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7页 |
第一章 2 型猪链球菌菌毛主要结构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及共转录分析 | 第17-25页 |
1 实验方法 | 第17-20页 |
·菌毛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筛选及序列分析 | 第17页 |
·srtBCD 菌毛基因簇共转录分析 | 第17-20页 |
2 结果 | 第20-22页 |
·srtBCD 菌毛基因簇BP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0-21页 |
·反转录PCR 分析srtBCD 菌毛基因簇共转录情况 | 第21-22页 |
3 讨论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菌毛样结构蛋白BP 原核表达及其免疫保护作用 | 第25-37页 |
1 材料和试剂 | 第25-26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BP 信号肽、跨膜序列的预测 | 第26页 |
·S. suis 2 05ZYH33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6页 |
·PCR 扩增BP 编码基因 | 第26页 |
·重组质粒pMD18-T::BP 的构建 | 第26-27页 |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BP 的构建和鉴定 | 第27-28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28-29页 |
·免疫印迹分析BP 的免疫原性 | 第29页 |
·兔抗BP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9页 |
·抗BP 血清对全血杀菌的促进作用 | 第29-30页 |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 | 第3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35页 |
·BP 信号肽、跨膜序列预测结果 | 第30-31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31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31页 |
·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 第31-32页 |
·免疫印迹分析BP 的免疫原性 | 第32-33页 |
·Western blot 鉴定兔抗血清的特异性 | 第33页 |
·间接ELISA 测定血清抗体滴度 | 第33-34页 |
·抗BP 血清促进全血对S.suis 2 的杀伤作用 | 第34页 |
·动物免疫保护试验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菌毛主要结构蛋白编码基因SSU2101 敲除突变株的构建 | 第37-50页 |
1 材料和试剂 | 第37-38页 |
·菌株﹑质粒及引物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构建重组敲除质粒pUC18::BP | 第38-39页 |
·制备05ZYH33 感受态细菌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电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40页 |
·基因敲除突变株△BP 的筛选和PCR 初步鉴定 | 第40页 |
·突变株?BP 的Southern 杂交分析 | 第40-44页 |
·RT-PCR 鉴定 | 第44-45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 | 第4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重组敲除质粒pUC18::BP 的鉴定 | 第45-46页 |
·突变株△BP 的初步筛选 | 第46-47页 |
·突变株?BP 的Southern 杂交及RT-PCR 鉴定 | 第47-48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 | 第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突变株△BP 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 第50-61页 |
1 材料和试剂 | 第50-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敲除突变株壮观霉素抗性表型的稳定性观察 | 第51页 |
·生长速率的比较 | 第51页 |
·菌落形态和溶血活性的比较 | 第51页 |
·革兰染色和显微形态结构的比较 | 第51-52页 |
·黏附试验 | 第52-53页 |
·被感染动物发病情况及存活时间的比较 | 第53页 |
·竞争感染试验 | 第5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3-58页 |
·敲除突变株壮观霉素抗性表型的稳定性观察 | 第53-54页 |
·生长曲线的比较 | 第54页 |
·菌落形态和溶血活性的比较 | 第54-55页 |
·革兰染色和显微形态结构的比较 | 第55页 |
·黏附试验 | 第55-56页 |
·小鼠致病性试验 | 第56-58页 |
·竞争感染试验 | 第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综述 革兰阳性菌菌毛的研究进展 | 第6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