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及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第1章 总论 | 第13-19页 |
|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及论文内容 | 第16-19页 |
| 第2章 保险精算理论介绍 | 第19-23页 |
| ·寿险精算学基础 | 第19-21页 |
| ·复利数学基础 | 第19页 |
| ·离散型人寿保险模型 | 第19-21页 |
| ·生命表介绍 | 第21-23页 |
| ·生存人数lx和死亡人数dx | 第21页 |
| ·生存率Px和死亡率qx | 第21-23页 |
| 第3章 农村养老保险的精算模型 | 第23-31页 |
| ·概念界定 | 第23页 |
| ·缴费率 | 第23页 |
| ·养老金替代率 | 第23页 |
| ·供养比 | 第23页 |
|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 第23-26页 |
| ·现收现付制 | 第24-25页 |
| ·部分积累制 | 第25页 |
| ·完全积累制 | 第25-26页 |
| ·完全积累制的精算平衡 | 第26-31页 |
| ·个体法 | 第26-27页 |
| ·整体法 | 第27-31页 |
| 第4章 重庆市农村养老保险的实证分析 | 第31-45页 |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 第31页 |
| ·筹资模式选择 | 第31页 |
| ·保费缴纳 | 第31页 |
| ·养老金的给付 | 第31页 |
| ·确定缴费模式和确定给付模式 | 第31页 |
| ·养老保险模型的参数选择 | 第31-34页 |
| ·农户年均纯收入 | 第31-33页 |
| ·养老金替代率 | 第33-34页 |
| ·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的确定 | 第34页 |
| ·政府补贴额的确定 | 第34页 |
| ·个体法下确定给付型保险金的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 ·基金收入 | 第34-36页 |
| ·基金支出及缴费率 | 第36-38页 |
| ·个体法下确定缴费型的养老金的数据分析 | 第38-40页 |
| ·基金收入 | 第38-39页 |
| ·基金支出及年养老金领取额 | 第39-40页 |
| ·整体法下确定缴费型养老金的数据分析 | 第40-42页 |
| ·基金收入 | 第40-41页 |
| ·基金支出及年养老金领取额 | 第41-42页 |
| ·整体法下确定给付型养老金的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 ·基金收入 | 第42-43页 |
| ·基金支出及缴费比例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45-49页 |
| ·个人账户积累值的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 ·替代率的敏感性分析 | 第46-49页 |
| ·替代率不足 | 第46-47页 |
| ·替代率敏感性分析 | 第47-49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49-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 ·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 第55-57页 |
| 附表 | 第5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