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Contents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11-13页 |
·国内外虚拟样机技术应用概况 | 第13页 |
·国内柴油机虚拟样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经典动力学的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15-24页 |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活塞运动分析 | 第16页 |
·连杆的平面运动分析 | 第16-17页 |
·配气机构运动学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机构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20-23页 |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20-21页 |
·配气机构动力学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16PA6STC 柴油机整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4-31页 |
·16PA6STC 柴油机简介 | 第24-25页 |
·建模软件的选择 | 第25-26页 |
·零件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6页 |
·16PA6STC 柴油机整机三维实体模型的装配 | 第26-30页 |
·主要固定件的装配 | 第26-27页 |
·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 | 第27-28页 |
·配气机构的装配 | 第28页 |
·正时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 第28-29页 |
·16PA6STC 柴油机整机的装配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16PA6STC 柴油机整机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31-50页 |
·多刚体系统运动学 | 第31-33页 |
·铰的相对运动学 | 第31-33页 |
·多刚体系统坐标系的建立 | 第33页 |
·多刚体系统正向运动学 | 第33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 第33-37页 |
·多刚体系统雅可比矩阵 | 第33-35页 |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5-37页 |
·仿真分析软件 | 第37-38页 |
·仿真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37页 |
·ADAMS 软件简介 | 第37-38页 |
·多刚体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的传递 | 第38-41页 |
·Mechanism/Pro 模块 | 第38页 |
·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 第38-40页 |
·Pro/E 与ADAMS 之间模型的传递 | 第40-41页 |
·ADAMS 中整机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41-44页 |
·碰撞的添加 | 第41页 |
·弹簧的添加 | 第41-42页 |
·齿轮副的添加 | 第42-43页 |
·材料属性的设置 | 第43-44页 |
·驱动载荷的计算与施加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研究 | 第50-59页 |
·样机调试及仿真运行 | 第50页 |
·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50-55页 |
·活塞运动学特性分析 | 第50-52页 |
·连杆运动学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气阀运动学特性分析 | 第53-54页 |
·运动情况综合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5-58页 |
·活塞销处力分析 | 第55-57页 |
·曲柄销合力分析 | 第57页 |
·弹簧回复力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曲柄连杆机构动态应力仿真研究 | 第59-65页 |
·刚体的柔性化处理 | 第59-62页 |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59-60页 |
·刚性面的定义 | 第60-61页 |
·模型的替换 | 第61-62页 |
·动应力仿真与分析 | 第62-64页 |
·曲轴动态应力分析 | 第62-63页 |
·连杆动态应力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详细摘要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