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微孔塑料 | 第10-11页 |
·微孔注塑 | 第11-14页 |
·微孔注塑过程 | 第11-12页 |
·微孔注塑参数 | 第12-13页 |
·微孔注塑的主要优点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19页 |
·聚丙烯/弹性体共混体系发泡 | 第14-16页 |
·注射发泡 | 第16-19页 |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来源、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 第21-27页 |
·原料 | 第21页 |
·设备 | 第21页 |
·试样制备 | 第21-22页 |
·流变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动态黏弹流变性能 | 第22页 |
·拉伸流变性能 | 第22-23页 |
·微孔注塑过程 | 第23-24页 |
·形态表征 | 第24-25页 |
·发泡试样的泡孔结构 | 第24-25页 |
·PP/EPDM 共混物的相形态 | 第25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拉伸性能 | 第25-26页 |
·冲击性能 | 第26页 |
·微孔注塑试样收缩率的测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微孔注塑聚苯乙烯试样的泡孔结构 | 第27-37页 |
·沿微孔注塑PS 试样流动方向不同位置的泡孔结构 | 第27-30页 |
·微孔注塑充模流动模拟 | 第30-35页 |
·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模流分析前处理 | 第32页 |
·参数选择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PP/EPDM 共混物的相形态与流变性能 | 第37-46页 |
·制备 | 第37页 |
·相形态 | 第37-39页 |
·动态流变性能 | 第39-41页 |
·拉伸流变性能 | 第41-44页 |
·组分比的影响 | 第41-43页 |
·熔体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微孔注塑PP/EPDM 共混物试样的泡孔结构与力学性能 | 第46-70页 |
·试样制备 | 第46-47页 |
·泡孔结构分析 | 第47-51页 |
·典型的泡孔结构 | 第47-48页 |
·沿微孔注塑PP/EPDM 共混物试样流动方向不同位置的泡孔结构 | 第48-50页 |
·泡孔位置 | 第50-51页 |
·微孔注塑参数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 第51-57页 |
·熔体温度 | 第51-52页 |
·气体含量 | 第52-54页 |
·减重 | 第54页 |
·背压 | 第54-56页 |
·保压时间 | 第56-57页 |
·正交实验优化微孔注塑参数 | 第57-69页 |
·正交实验基础 | 第57页 |
·正交实验方案 | 第57-59页 |
·对微孔注塑PP/EPDM 共混物试样冲击强度的优化 | 第59-61页 |
·对微孔注塑PP/EPDM 试样拉伸强度的优化 | 第61-64页 |
·加工参数对微孔注塑PP/EPDM 共混物试样收缩率的影响 | 第64-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