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及短评 | 第12-17页 |
| ·主要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 第17-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 ·机会成本理论 | 第22-23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3-24页 |
| ·基本概念 | 第24-29页 |
| ·农村集体土地 | 第24-25页 |
| ·集体经济组织 | 第25-26页 |
| ·土地股份合作制 | 第26-27页 |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流转现状 | 第29-47页 |
|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 第29-34页 |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 | 第29-31页 |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因 | 第31-32页 |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第32-34页 |
|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 | 第34-46页 |
| ·立法现状 | 第34-39页 |
|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状 | 第39-43页 |
| ·创新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模式对比 | 第43-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证调查 | 第47-62页 |
| ·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 | 第47-52页 |
| ·建立在土地股份合作制基础上的流转体系 | 第48-49页 |
| ·土地流转范围广,农户参与率高 | 第49-50页 |
| ·不同地区流转农用地的程度不一样 | 第50-51页 |
| ·土地流转组织形式以集体统一组织为主 | 第51-52页 |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土地股份合作制 | 第52-58页 |
|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变迁 | 第52-53页 |
| ·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现状 | 第53-56页 |
| ·土地股份合作制适应性探讨 | 第56-58页 |
| ·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58-60页 |
| ·后备土地资源少,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快,影响流转可持续性 | 第58页 |
| ·农民权益在流转收益中受损 | 第58-59页 |
| ·流转过程中土地违法利用的现象严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证分析 | 第62-80页 |
| ·农用地流转中农户决策分析 | 第62-68页 |
| ·研究区域以及样本情况 | 第62页 |
| ·理论分析以及研究假设 | 第62-64页 |
| ·Logistic模型构建 | 第64-65页 |
| ·模型分析 | 第65-66页 |
| ·小结及政策含义 | 第66-68页 |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博弈关系 | 第68-72页 |
| ·利益博弈过程的分析 | 第68页 |
| ·博弈模型构建 | 第68-69页 |
| ·博弈模型分析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基于改善中介组织为前提分析南海区土地交易中心 | 第72-76页 |
| ·土地流转市场中引进中介组织的必要性 | 第72-73页 |
| ·土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的困境 | 第73-74页 |
| ·南海区土地交易中心发展分析 | 第74-76页 |
| ·基于地方层面分析影响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缺失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南海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建议 | 第80-93页 |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内在激励政策 | 第80-84页 |
| ·促进农户转出农用地的内在激励政策 | 第80-82页 |
| ·促进农户转入农用地的内在激励政策 | 第82-84页 |
|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外在体制优化 | 第84-92页 |
| ·政府要转变过往“低廉的集体土地换工业”的思维模式 | 第84-85页 |
| ·建立以土地交易所为市场中心的流转模式 | 第85-90页 |
|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法律制度 | 第90-92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本文总结及不足之处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附录 | 第98-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