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混凝土砌块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研究发展与应用现状 | 第11-18页 |
·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研究发展状况 | 第12-16页 |
·混凝土砌块结构应用状况 | 第16-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的目标、方法及主要内容的安排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第1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1/4 比例配筋砌体模型试验方案及实施 | 第21-48页 |
·结构抗震试验 | 第21-23页 |
·结构抗震试验种类 | 第21-22页 |
·振动台试验在抗震研究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试验结构概况及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23-30页 |
·试验结构概况 | 第23-25页 |
·砌块及砂浆的选择 | 第25-27页 |
·模型结构构造及质量 | 第27-28页 |
·模型制作 | 第28-30页 |
·模型相似关系的确定 | 第30-40页 |
·相似性原理 | 第30-35页 |
·模型相似关系的确定 | 第35-40页 |
·试验方案及实施 | 第40-48页 |
·传感器和测点布置 | 第40-44页 |
·试验加载制度 | 第44-48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数据分析 | 第48-75页 |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49-70页 |
·X 方向输入输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49-59页 |
·Y 方向输入输出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 第59-65页 |
·相对位移和应变的分析 | 第65-70页 |
·结构开裂试验结果分析讨论 | 第70-7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模型结构地震破坏分析 | 第72-73页 |
·结构模态参数变化分析 | 第73-75页 |
第四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5-92页 |
·有限元模型单元讨论 | 第75-83页 |
·宏观模型结构 | 第75-76页 |
·纤维模型 | 第76-79页 |
·构件单元 | 第79-83页 |
·非线性时程分析基本原理 | 第83-86页 |
·增量形式的动力方程 | 第83-85页 |
·不平衡力的修正 | 第85页 |
·阻尼矩阵计算 | 第85-86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86-89页 |
·三参数Park 模型 | 第86-87页 |
·刚度退化 | 第87页 |
·强度退化 | 第87-88页 |
·捏拢 | 第88-89页 |
·滞回参数的选取 | 第89页 |
·结构抗地震破坏能力评价 | 第89-92页 |
·损伤指标含义 | 第89-90页 |
·P&A 破坏模型 | 第90-92页 |
第五章 模型结构地震响应数值模拟 | 第92-115页 |
·模态分析 | 第92-93页 |
·模型结构开裂及破坏过程数值分析 | 第93-96页 |
·最大动力响应分析 | 第96-112页 |
·最大层剪力 | 第96-105页 |
·位移响应分析 | 第105-110页 |
·加速度响应分析 | 第110-112页 |
·破坏分析 | 第112-115页 |
·频率变化分析 | 第112-113页 |
·破坏指数分析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主要成果和结论 | 第115-117页 |
·工作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作者简介 | 第125-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6-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