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2-19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弯曲孔道钢束-混凝土接触压力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弯曲孔道钢束预应力损失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弯曲孔道接触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19-45页 |
·经典接触力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4页 |
·参考坐标系 | 第19-20页 |
·弹性半空间线荷载理论 | 第20-22页 |
·弹性固体法向接触——赫兹理论 | 第22-24页 |
·弯曲孔道接触问题的特点 | 第24-26页 |
·孔道横截面的接触 | 第26-31页 |
·赫兹接触应力分析 | 第26-30页 |
·基于垫层假设的赫兹接触应力分析 | 第30-31页 |
·孔道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接触 | 第31-43页 |
·无摩擦均布力假设下的弹性半空间分析 | 第32-37页 |
·无摩擦非均布力假设下的分布函数推导 | 第37-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基于CT技术的模型实验分析 | 第45-58页 |
·模型实验方法的选择 | 第45-47页 |
·运用CT技术的模型实验设计 | 第47-54页 |
·实验材料选取 | 第48-49页 |
·实验模型制作 | 第49-50页 |
·实验用CT设备的选择 | 第50-51页 |
·接触荷载的施加 | 第51-53页 |
·实验工况的设计 | 第53-54页 |
·影像界面分析 | 第54-57页 |
·CT层析影像 | 第54-55页 |
·模型界面对比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弯曲孔道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58-93页 |
·前言 | 第58页 |
·对CT实验的ANSYS有限元分析 | 第58-6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8-60页 |
·位移施加 | 第60-6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处理 | 第61-69页 |
·接触应力分析 | 第69-79页 |
·转角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69-72页 |
·索拉力与曲率半径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72-74页 |
·摩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74-76页 |
·第二类接触实验 | 第76-79页 |
·压力分布函数曲线拟合 | 第79-82页 |
·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的局部应力分析 | 第82-92页 |
·体外预应力在桥梁结构的应用 | 第82-84页 |
·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 | 第84-87页 |
·矮塔斜拉桥鞍座的有限元分析 | 第87-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长弯孔道预应力摩阻损失研究 | 第93-119页 |
·前言 | 第93-94页 |
·影响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第三部分因素 | 第94-99页 |
·规范对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规定 | 第94-96页 |
·孔道偏差系数的实质涵义 | 第96-97页 |
·被忽视的第三部分影响因素 | 第97-99页 |
·规范中弯曲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的缺陷 | 第99-101页 |
·纯弯曲孔道预应力摩阻损失公式 | 第99页 |
·应用中存在的矛盾 | 第99-101页 |
·矛盾的原因分析 | 第101页 |
·压力分布对对预应力摩阻损失的影响分析 | 第101-104页 |
·公式计算 | 第101-103页 |
·数据分析 | 第103-104页 |
·摩擦系数对预应力摩阻损失的影响分析 | 第104-117页 |
·摩擦学相关理论 | 第104-109页 |
·实桥摩擦试验研究 | 第109-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6章 斜拉桥索塔U型预应力束张拉伸长量研究 | 第119-133页 |
·前言 | 第119-120页 |
·钢绞线束的张拉过程分析 | 第120-122页 |
·钢绞线束的四种状态 | 第120-121页 |
·张拉过程的三个阶段 | 第121-122页 |
·张拉伸长量分析 | 第122-130页 |
·钢绞线受力不均引起的额外伸长 | 第122-128页 |
·孔壁径向位移引起的额外伸长 | 第128-129页 |
·实际摩擦力小于理论计算值引起的额外伸长 | 第129-130页 |
·影响程度及对策分析 | 第130-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论文研究工作的成果与创新点 | 第133-135页 |
·论文研究工作的成果 | 第133-134页 |
·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论文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专著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