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庆油气区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晚古生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10-24页
   ·地层区划第10-13页
     ·北疆-兴安地层区(Ⅰ)第10-11页
     ·那丹哈达岭-兴凯地层区(Ⅱ)第11-13页
   ·大庆探区周边石炭-二叠系第13-15页
     ·下石炭统第13页
     ·上石炭统第13-14页
     ·中二叠统第14页
     ·上二叠统第14-15页
   ·大庆探区腹地石炭-二叠系第15页
     ·中二叠统第15页
     ·上二叠统第15页
   ·生物地层第15-20页
     ·古植物第15-16页
     ·双壳第16-17页
     ·腕足第17-18页
     ·腹足第18页
     ·角石第18页
     ·有孔虫第18页
     ·苔藓虫第18-19页
     ·蜓第19-20页
     ·菊石第20页
     ·珊瑚第20页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20-24页
     ·松辽盆地及其周边石炭-二叠系的划分与对比第21页
     ·松辽盆地腹地石炭-二叠系的划分与对比第21-23页
     ·松辽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石炭-二叠系生物地层第23-24页
第二章 沉积特征环境及演化第24-34页
   ·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第24-27页
     ·主要岩石类型第24-25页
     ·不同地质时期岩石类型组合特征第25-27页
   ·沉积环境分析第27-31页
     ·早石炭世沉积环境和相第27-29页
     ·晚石炭世沉积环境和相第29-30页
     ·二叠世沉积环境和相第30-31页
   ·沉积演化规律第31-32页
     ·纵向沉积演化第31-32页
     ·横向沉积演化第32页
   ·区域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第32-34页
     ·晚古生代区域断块格局与沉积相带展布第32-33页
     ·深大断裂的活动与两侧沉积的差异第33-34页
第三章 晚古生界岩相古地理第34-41页
   ·古气候特征与标志第34-35页
     ·古气候特征第34页
     ·古生物气候标志第34-35页
   ·古生物特征第35-37页
     ·石炭-二叠古生物简述第35-36页
     ·古生物地理区划第36-37页
   ·岩相古地理特征第37-41页
     ·早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第37-38页
     ·晚石炭世岩相古地理第38-39页
     ·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第39-40页
     ·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第40-41页
第四章 晚古生代构造特征与演化第41-47页
   ·大庆探区及周边晚古生界构造性质及构造格局第41-44页
     ·大庆探区晚古生界是海西褶皱带第41页
     ·构造格局与局部构造特征第41-44页
   ·大庆探区晚古生界厚度特征第44页
     ·厚度分析原则第44页
     ·C-P 的厚度及分布第44页
   ·大庆及周边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第44-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详细摘要第52-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盖层封闭能力评价
下一篇:乾安地区成膜钻井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