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资源配置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章节安排 | 第22-25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22-23页 |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5-41页 |
| ·突发事件概述 | 第25-31页 |
| ·突发事件概念和分类 | 第25-28页 |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第28-29页 |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 ·地震灾害概述 | 第31-35页 |
| ·地震灾害概念和分类 | 第31-33页 |
|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基本内容 | 第33-35页 |
| ·应急物流概述 | 第35-39页 |
| ·应急物流概念 | 第35页 |
|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运作概念模型 | 第35-36页 |
| ·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物流面临的问题 | 第36-38页 |
| ·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发展方向 | 第38-39页 |
| ·应急物流中资源配置概述 | 第39-40页 |
| ·应急资源配置概念 | 第39-40页 |
| ·应急物流中资源配置特点 | 第40页 |
| ·应急物流中资源配置目标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中的应急资源 | 第41-52页 |
| ·应急人力资源 | 第41-43页 |
| ·应急物资资源 | 第43-46页 |
| ·应急信息资源 | 第46页 |
| ·应急技术资源 | 第46-47页 |
| ·应急财力资源 | 第47-48页 |
| ·应急时间资源 | 第48-49页 |
| ·城市生命线应急资源 | 第49-50页 |
| ·应急资源管理流程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选址 | 第52-68页 |
| ·几种常用选址模型介绍 | 第52-55页 |
| ·P-中心模型 | 第52-53页 |
| ·P-中值模型 | 第53-54页 |
| ·集合覆盖模型 | 第54页 |
| ·最大覆盖模型 | 第54-55页 |
| ·建立多目标选址模型 | 第55-61页 |
| ·提出问题 | 第55-56页 |
| ·分析问题 | 第56-58页 |
| ·假设变量 | 第58页 |
| ·建立模型 | 第58-60页 |
| ·模型求解策略 | 第60-61页 |
| ·实例求解 | 第61-67页 |
| ·问题介绍 | 第61-62页 |
| ·求解及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配置 | 第68-82页 |
|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资源配置原则 | 第68-71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68页 |
| ·资源效率原则 | 第68-69页 |
| ·公平公正原则 | 第69页 |
| ·资源共享原则 | 第69-70页 |
| ·土洋结合原则 | 第70页 |
| ·动态性原则 | 第70-71页 |
| ·基于灾害损失程度资源配置模式 | 第71-75页 |
| ·受灾区域灾害损失程度确定 | 第71-73页 |
| ·应急资源选址分析 | 第73页 |
| ·应急资源需求分析 | 第73-74页 |
| ·应急资源配置 | 第74-75页 |
| ·基于房屋倒塌率和人员受灾率资源配置模式 | 第75-77页 |
| ·受灾区域划分 | 第75-76页 |
| ·应急资源选址 | 第76页 |
| ·应急资源配置 | 第76-77页 |
| ·基于救灾阶段资源配置梯次模式 | 第77-80页 |
| ·震前应急资源选址与配置 | 第77-78页 |
| ·震后应急资源选址与配置 | 第78-80页 |
| ·基于地质地段资源配置模式 | 第80-81页 |
| ·震前应急资源选址与配置 | 第81页 |
| ·震后应急资源选址与配置 | 第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6章 汶川地震灾害应急资源配置 | 第82-100页 |
| ·汶川地震概况 | 第82-83页 |
| ·汶川地震中的应急资源 | 第83-85页 |
| ·汶川地震应急资源配置 | 第85-93页 |
| ·汶川县基于灾害损失程度的资源配置 | 第85-87页 |
| ·北川县基于房屋倒塌率和人员受灾率的资源配置 | 第87-89页 |
| ·汶川地震救援中基于地质地段资源配置 | 第89-90页 |
| ·汶川地震应急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90-91页 |
| ·汶川地震应急资源配置的调整 | 第91-93页 |
| ·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建议 | 第93-100页 |
| ·建立城市群灾害应对综合协调机构 | 第93-94页 |
| ·构建地震灾害多元化社会应对网络 | 第94-96页 |
| ·预防为主,震后配置向震前配置转移 | 第96-97页 |
| ·加强城市地震灾害应急联动系统建设 | 第97页 |
| ·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注重灾后的心理救助 | 第97-98页 |
| ·建立有效的灾害预算 | 第98-100页 |
| 结论 | 第100-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