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我国建立著作追续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4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著作追续权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研究思路与全文结构第13-14页
第一章 著作追续权概念及其产生的理论基础第14-19页
   ·著作追续权的概念第14页
   ·著作追续权的性质第14-15页
   ·建立著作追续权的法理基础第15-19页
     ·著作追续权能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第15-17页
     ·著作追续权客体的特殊性第17-18页
     ·设置著作追续权的合理性第18-19页
第二章 国外著作追续权的立法历程及产生根源第19-27页
   ·国外著作追续权的立法历程第19-21页
     ·大陆法系国家追续权的立法历程第19-20页
     ·英美法系国家追续权的立法历程第20-21页
   ·两大法系追续权产生的根源分析第21-25页
     ·现实需求根源第21-22页
     ·经济根源第22-23页
     ·文化根源第23页
     ·制度根源第23-25页
   ·国外著作追续权的区别与启示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建立著作追续权制度可行性第27-35页
   ·著作追续权制度基础----公平价值第27-30页
     ·著作追续权的公平价值第27-29页
     ·著作追续权制度空缺会导致价值失衡第29页
     ·著作追续权制度实现合理化第29-30页
   ·著作追续权制度支撑------非常损失规则第30-33页
     ·非常损失规则的内容第30页
     ·著作追续权非常损失规则的运行机制第30-31页
     ·非常损失规则是著作追续权制度的支撑第31-33页
   ·著作追续权制度的背景第33-35页
     ·艺术品市场发展促进了著作追续权制度的建立第33页
     ·艺术作品的增值价值是著作追续权制度的保障第33-34页
     ·著作追续权制度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建立著作追续权制度立法建议第35-40页
   ·明确著作追续权的实现途径第35-36页
   ·明确著作追续权的主体范围第36页
   ·明确著作追续权的客体范围第36-38页
   ·确定著作追续权的机制第38-39页
   ·明确著作追续权行使的提成起点及提成比例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公开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下一篇:论我国自然灾害行政救助的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