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的中药寒热药性客观差异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页
第一章 中药寒热药性基本涵义及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第11-20页
 第一节 中药药性基本涵义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第13-20页
  1 中医药(药性)热力学观第13-15页
  2 冷热板示差法第15-19页
  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冷热板示差法的方法学考察第20-28页
 1 实验动物第21页
 2 动物在冷热板上可耐受最高、最低温度的考察第21-23页
 3 驯化时间对ICR、BALB/c、KM种小鼠温度趋向行为学的影响第23-25页
 4 对温度变化敏感动物的筛选与考察第25-26页
 5 性别对KM种小鼠在三个温区的温度趋向行为影响第26-27页
 6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寒热体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第28-40页
 1 材料第29-31页
 2 方法第31-33页
 3 结果第33-38页
 4、讨论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寒热体质病理模型动物的中药寒热药性考察第40-65页
 第一节 品种和功效相近中药的寒热药性研究第40-45页
  1 材料第41页
  2 方法第41-42页
  3 结果第42-45页
  4 讨论第45页
 第二节 相同来源不同用药部位中药寒热药性的研究第45-50页
  1 材料第46页
  2 方法第46-47页
  3 结果第47-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第三节 炮制后药性发生变化的中药寒热药性的研究第50-58页
  1 材料第50-51页
  2 方法第51-52页
  3 结果第52-57页
  4 讨论第57-58页
 第四节 形同神异的中医方药寒热药性客观差异的示例研究第58-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61页
  2 结果第61-63页
  3.讨论第63-65页
第五章 讨论与小结第65-73页
 1.冷热板示差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结果第66页
 2.中药对正常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及能量代谢等情况的影响第66-67页
 3.药物对寒/热体质模型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及能量代谢等情况的影响第67-68页
 4.药物对"胃/寒热证"模型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及能量代谢等情况的影响第68-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综述第79-92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白保湿乳液祛皱配方和美白配方的安全性评价
下一篇:灰毡毛忍冬/金银花、黄芩药对配伍指纹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