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10-23页 |
| 1.诊断标准 | 第10-14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13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 2.观察病例标准 | 第14-16页 |
| ·纳入标准 | 第14-15页 |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5页 |
| ·终止实验标准 | 第15页 |
| ·不良事件 | 第15-16页 |
| 3.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 ·分组情况 | 第16页 |
| ·治疗方法 | 第16-17页 |
| 4.观察项目 | 第17-20页 |
| ·一般记录项目 | 第17页 |
| ·安全性观测 | 第17-18页 |
| ·疗效观测 | 第18-19页 |
| ·血清白细胞介素-4检测 | 第19-20页 |
| 5.疗效制定标准 | 第20-22页 |
| 6.统计学方法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 1.临床疗效分析 | 第23-24页 |
| ·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比较 | 第23页 |
| ·单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23页 |
|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第23-24页 |
| ·黏膜病变情况比较 | 第24页 |
| ·黏膜病理疗效比较 | 第24页 |
| 2.两组患者IL-4变化的比较 | 第24-25页 |
| 3.不良反应 | 第25-26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6-40页 |
| 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6-28页 |
| 2.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第28-32页 |
| 3.中西医对穴位敷贴的认识 | 第32-34页 |
| 4.溃结宁膏的组方原理 | 第34-36页 |
| 5.选穴依据 | 第36-38页 |
| 6.对溃结宁膏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38-39页 |
| 7.溃结宁膏临床使用安全性的探讨 | 第39-40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综述 | 第44-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