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胺类捕收剂可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38页
   ·引言第11-12页
   ·浮选药剂概述第12-22页
     ·常用浮选药剂分类第12-14页
     ·常用浮选药剂的危害第14-17页
     ·浮选药剂的应用现状第17-18页
     ·浮选药剂的发展趋势第18-19页
     ·浮选药剂污染控制对策第19-22页
   ·胺类捕收剂概况第22-25页
   ·国内外选矿废水污染控制研究现状第25-27页
     ·自然净化法第25页
     ·混凝法第25-26页
     ·化学氧化法第26-27页
     ·生物处理法第27页
     ·吸附法第27页
   ·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及其测试方法第27-34页
     ·生物降解性的含义及其分类第28-29页
     ·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指标第29-30页
     ·生物降解性能的测定方法第30-34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34-38页
     ·课题来源第34-35页
     ·研究目的第35页
     ·研究内容第35-36页
     ·研究意义第36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6-38页
第2章 BOD_5/COD_(cr)法评价胺类捕收剂生物降解性第38-46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部分第38-39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8页
     ·主要试剂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4页
     ·COD_(Cr)的测定第39-41页
     ·BOD_5的测定方法第41-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振荡培养法评价胺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性第46-64页
   ·引言第46页
   ·实验部分第46-51页
     ·试剂与设备第46页
     ·胺类捕收剂浓度的测定第46-48页
     ·振荡培养法第48-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62页
     ·标准曲线绘制第51-55页
     ·胺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度曲线第55-57页
     ·胺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第57-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改良斯特姆法评价捕收剂生物降解性第64-81页
   ·引言第64页
   ·实验原理第64-65页
   ·实验部分第65-68页
     ·试剂与仪器第65页
     ·接种物及营养液第65-66页
     ·实验装置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67页
     ·计算方法第67-6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8-78页
     ·评价标准第68-69页
     ·评价结果第69-78页
   ·三种评价方法综合比较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胺类捕收剂生物降解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第81-98页
   ·引言第81页
   ·QSBR研究原理第81-82页
   ·研究QSBR的分子结构描述符第82-85页
     ·电性参数第82-83页
     ·空间参数第83页
     ·疏水性参数第83-85页
   ·QSBR模型第85-90页
     ·同系模型第85-86页
     ·非同系模型第86-90页
   ·胺类捕收剂定性结构——生物降解性能关系第90-91页
   ·胺类捕收剂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能关系第91-97页
     ·有机物结构参数的确定第91-93页
     ·胺类捕收剂定量结构——生物降解性能关系模型的建立第93-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胺类捕收剂的生物降解机理第98-111页
   ·引言第98页
   ·胺类捕收剂生物降解过程的红外光谱分析第98-105页
     ·实验材料第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05页
   ·胺类捕收剂生物降解途径初探第105-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111-114页
   ·结论第111-113页
   ·建议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情况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冶废渣在水污染治理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南湖截污工程对湖区水质改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