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摘 | 第1-13页 |
英文文摘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73页 |
·甲烷制合成气工艺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甲烷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甲烷制合成气的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甲烷制合成气能量热力学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甲烷制合成气催化剂的研究状况 | 第19-20页 |
·载体的使用和机理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载体酸碱性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载体对CO_2解离能力的影响 | 第21-22页 |
·载体和活性组分的作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22页 |
·助催化剂的作用 | 第22-23页 |
·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氧化物助剂的作用 | 第23页 |
·混合金属和混合金属氧化物助剂的作用 | 第23页 |
·催化剂积炭行为的研究 | 第23-25页 |
·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对积炭的影响 | 第24页 |
·载体的酸碱性对催化剂积炭的影响 | 第24页 |
·助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 | 第24-25页 |
·费-托(F-T)合成 | 第25-41页 |
·费-托合成机理的研究 | 第26-30页 |
·经典费-托合成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C_2活性物种理论 | 第27-29页 |
·烯烃重吸附的碳化物理论 | 第29-30页 |
·费-托合成反应用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30-37页 |
·铁基催化剂 | 第31-34页 |
·钴基催化剂 | 第34-37页 |
·费-托合成反应器的研究状况 | 第37-41页 |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 第38-39页 |
·流化床反应器 | 第39页 |
·浆态床反应器 | 第39-41页 |
·甲烷氧化偶联(OCM)制乙烯 | 第41-45页 |
·OCM反应机理研究 | 第41-42页 |
·氧物种的研究 | 第42-43页 |
·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43-44页 |
·OCM过程的技术经济评估研究 | 第44-45页 |
·甲烷芳构化研究进展 | 第45-51页 |
·有氧气氛或氧化剂存在下的甲烷芳构化 | 第46页 |
·无氧气氛下的甲烷芳构化 | 第46-51页 |
·非氧条件下甲烷芳构化的一般情况 | 第46-49页 |
·非氧条件下甲烷芳构化的催化剂 | 第49-51页 |
·载体酸性的作用 | 第49-50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作用 | 第50-51页 |
·其他一些重要的甲烷活化转化研究成果 | 第51-64页 |
·甲烷液相催化氧化法合成甲醇 | 第51-57页 |
·甲烷液相催化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51页 |
·甲烷液相催化氧化法用氧化剂的研究 | 第51-54页 |
·O_2为氧化剂 | 第52页 |
·Cl_2为氧化剂 | 第52页 |
·(CF_3CO)_2O(三氟乙酸酐)为氧化剂 | 第52-53页 |
·K_2S_2O_4为氧化剂 | 第53页 |
·H_2SO_4或SO_3为氧化剂 | 第53-54页 |
·甲烷液相催化氧化法用催化剂的研究 | 第54-56页 |
·Pt为催化剂 | 第54-55页 |
·Pd为催化剂 | 第55-56页 |
·稀土金属离子为催化剂 | 第56页 |
·其它催化剂 | 第56页 |
·反应溶剂与反应器相关研究 | 第56-57页 |
·甲烷光催化氧化法合成甲醇 | 第57-64页 |
·CH_4+O_2气固相光催化体系 | 第58-60页 |
·CH_4+H_2O多相光催化体系 | 第60-61页 |
·甲烷光催化氧化其它催化剂研究概况 | 第61-64页 |
·甲烷催化转化研究的研究思路及方案的确立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第二章 甲烷与碘的光化学反应研究 | 第73-91页 |
·引言 | 第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3-82页 |
·化学实验品及光化学装置 | 第73-78页 |
·光反应装置的设计 | 第78-80页 |
·气体低压,负压采样器设计 | 第80-82页 |
·实验简要步骤: | 第82-83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3-88页 |
·不同光源对甲烷光化学碘化反应的影响 | 第83页 |
·不同颜色反光板对甲烷光化学碘化反应的影响 | 第83-84页 |
·考查光源光波波长范围对甲烷光化学碘化反应的影响 | 第84-86页 |
·在一定光源照射下,足量碘与甲烷光反应生成的碘甲烷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 第86页 |
·反应温度对甲烷光化学碘化反应的影响 | 第86-88页 |
·碘化甲烷产物组成的确认(GC-Ms图)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1页 |
第三章 溴甲烷光化学合成的研究 | 第91-115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一溴甲烷的工业生产方法 | 第91页 |
·二溴甲烷的工业生产 | 第91-92页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化学试剂及分析用设备 | 第92页 |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 | 第92-93页 |
·实验中所用光源 | 第93页 |
·实验操作简要步骤 | 第93页 |
·本实验研究中关于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定义 | 第93页 |
·实验结果 | 第93-103页 |
·以液溴为溴源进行光化学反应各因素对气相产物组分溴甲烷的影响 | 第93-99页 |
·溴量的变化对气相中的产生的一溴甲烷浓度的影响 | 第93-95页 |
·不同光源对气相中的产物一溴甲烷浓度的影响 | 第95-96页 |
·反应温度对气相中一溴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96-97页 |
·光源中的紫外光线对气相中一溴甲烷生成的影响 | 第97-9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8-99页 |
·以液溴为溴源进行光化学反应后各因素对产物液相组成的影响 | 第99-103页 |
·化学试剂及设备 | 第99页 |
·改进后的光反应装置 | 第99页 |
·实验操作简要步骤 | 第99-100页 |
·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 第100-103页 |
·提高产物液体组分中一溴甲烷和二溴甲烷选择性的实验条件优化 | 第103-104页 |
·实验装置上的改进 | 第103页 |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 第103-104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104页 |
·HBr和残余Br_2的测定方法 | 第104页 |
·实验条件优化后的实验结果 | 第104-10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09页 |
·本次研究最佳实验结果与国外甲烷转化(液化)最佳结果之比较 | 第109-110页 |
·甲烷溴化产物中各个组分的确认 | 第110-113页 |
·总离子流图 | 第110-111页 |
·各个组分的质谱图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第四章 甲烷在低碳烃混合体系中的低温活化研究 | 第115-134页 |
·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115-116页 |
·各种催化材料的合成 | 第116-117页 |
·负载金属氧化物HZSM-5系列催化剂的制备 | 第117页 |
·Al-SBA-15分子筛的制备 | 第117页 |
·甲烷的催化活化 | 第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31页 |
·乙烯存在下甲烷的芳构化 | 第118-129页 |
·各种类型催化剂上的芳构化 | 第118-120页 |
·Ga氧化物负载在HZSM-5上的甲烷芳构化 | 第120-123页 |
·不同Ga含量对芳构化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原料气组成不同对芳构化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添加稀土金属的Zn/HZSM-5上的芳构化 | 第123-129页 |
·不同稀土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CH_4/C_2H_4摩尔比变化对芳构化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催化剂的寿命 | 第128-129页 |
·其他烃类对甲烷芳构化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添加丙烷对甲烷芳构化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丁烷对甲烷芳构化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结论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4页 |
第五章 原位涂层法合成FePO_4/SBA-15材料及其在甲烷氧化生成甲醛反应中的应用 | 第134-144页 |
·引言 | 第134-135页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及条件 | 第135-136页 |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XRD) | 第135页 |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 | 第135页 |
·透射电镜(TEM) | 第135页 |
·~(31)P固体魔角核磁共振(~(31)P MAS NMR) | 第135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SDTA) | 第135页 |
·电子顺磁共振(ESR) | 第135-136页 |
·FePO_4/SBA-15材料的制备 | 第136页 |
·FePO_4/SBA-15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 第136-137页 |
·FePO_4/SBA-15材料的结构与表征 | 第137-141页 |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137-138页 |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adorption-desorption) | 第138-139页 |
·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结果 | 第139-140页 |
·热性质实验结果 | 第140-141页 |
·在甲烷氧化中的催化活性 | 第141-142页 |
·结论 | 第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4页 |
博士生学习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4-146页 |
Acknowledgement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