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 第二章 模型的介绍 | 第21-39页 |
| ·标准模型 | 第21-29页 |
| ·量子电动力学(QED) | 第21-22页 |
| ·自发对称破缺 | 第22页 |
| ·SU(2)_L×U(1)_Y群 | 第22-24页 |
| ·Higgs机制 | 第24-27页 |
| ·轻子态 | 第27-29页 |
| ·Hung模型 | 第29-39页 |
| ·模型介绍 | 第29-31页 |
| ·对角化 | 第31-32页 |
| ·轻子间的规范相互作用 | 第32-34页 |
| ·轻子的Yukawa相互作用 | 第34页 |
| ·特殊情况下的矩阵:m_(v_(1,2,3))~0和m_(v_(3,4,5))~m_H几乎是简并的 | 第34-39页 |
| 第三章 衰变宽度和分支比 | 第39-69页 |
| ·μ→eγ | 第39-40页 |
| ·μ→v_μe(?)_e | 第40-41页 |
| ·μ→3e | 第41-44页 |
| ·μ→eγ的圈图计算 | 第44-53页 |
| ·W图 | 第45-48页 |
| ·Z图 | 第48-53页 |
| ·数值讨论 | 第53-58页 |
| ·总结和讨论 | 第58页 |
| ·在R_ξ规范下进行计算 | 第58-69页 |
| ·计算μ→eγ衰变 | 第59-68页 |
| ·总结和讨论 | 第68-69页 |
| 第四章 μ轻子的反常磁矩 | 第69-93页 |
| ·W图的贡献 | 第69-84页 |
| ·Z图的贡献 | 第84-89页 |
| ·数值分析 | 第89-93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3页 |
| 附录A 圈积分函数 | 第103-105页 |
| 附录B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