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1-13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主题书写 | 第15-28页 |
(一)对动物本真生活的书写 | 第15-21页 |
1.真实之美的动物群像 | 第15-18页 |
2.“荒野与自由品格”的书写——真正动物小说的特质 | 第18-21页 |
(二)对草原文化的坚守与保护 | 第21-24页 |
1.“老额吉”形象的塑造 | 第21-22页 |
2.游牧民族生活画卷的展现 | 第22页 |
3.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民族文化的忧思 | 第22-24页 |
(三)对生态问题的关注 | 第24-28页 |
1.对于草原美的书写 | 第25-26页 |
2.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描摹 | 第26-28页 |
二、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艺术书写 | 第28-38页 |
(一)动物叙事艺术 | 第28-32页 |
1.叙述视角:多重角度的叙述 | 第28-31页 |
2.叙事态度:零度叙事,尊崇生命的自然 | 第31-32页 |
(二)黑鹤小说的语言特色 | 第32-38页 |
1.借鉴了蒙古长调的抒情性、深邃性与复调性 | 第32-36页 |
2.小说语言的诗意化 | 第36-38页 |
三、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创作探源 | 第38-44页 |
(一)童年的生活的影响 | 第38-39页 |
(二)西方文学的影响 | 第39-41页 |
1.黑鹤吸收了西顿的创作思想 | 第40页 |
2.黑鹤借鉴了西顿的“写实”风格 | 第40-41页 |
(三)草原文化的影响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