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3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ABO_3型钙钛矿氧化物材料概述 | 第16-25页 |
1.2.1 ABO_3型钙钛矿氧化物材料的微结构 | 第16-18页 |
1.2.2 ABO_3型钙钛矿氧化物材料的性能 | 第18-25页 |
1.3 钛酸铅(PbTiO_3)的微结构与性质 | 第25-33页 |
1.3.1 钛酸铅(PbTiO_3)的结构与铁电性 | 第25-28页 |
1.3.2 钛酸铅(PbTiO_3)的铁电极化屏蔽 | 第28-32页 |
1.3.3 钛酸铅(PbTiO_3)的热膨胀性能 | 第32-33页 |
1.4 二氧化钛(TiO_2)的结构与光催化、光电催化性能 | 第33-41页 |
1.4.1 二氧化钛(TiO_2)的晶体结构 | 第34页 |
1.4.2 二氧化钛(TiO_2)的光催化性能 | 第34-36页 |
1.4.3 一维二氧化钛(TiO_2)阵列光阳极与光电催化 | 第36-38页 |
1.4.4 一维二氧化钛(TiO_2)阵列光阳极的改性与复合 | 第38-41页 |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实验测试与技术 | 第43-55页 |
2.1 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43-45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43-44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44-45页 |
2.2 材料制备工艺 | 第45-48页 |
2.2.1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45-46页 |
2.2.2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46-47页 |
2.2.3 一维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47-48页 |
2.3 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方法 | 第48-55页 |
2.3.1 原位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8-49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 第49-50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 | 第50页 |
2.3.4 热分析法(Thermal Analysis) | 第50-51页 |
2.3.5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 第51页 |
2.3.6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 | 第51页 |
2.3.7 原位光致发光光谱分析(PL) | 第51-52页 |
2.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 | 第52页 |
2.3.9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52页 |
2.3.10 磁学性能测量系统(MPMS) | 第52-53页 |
2.3.11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SSNMR) | 第53页 |
2.3.12 CO_2光催化还原测试系统 | 第53-54页 |
2.3.13 光电催化测试系统 | 第54-55页 |
第三章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的制备、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55-77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的制备 | 第56-59页 |
3.2.1 前钙钛矿结构PbTiO_3纤维的制备与相变温度 | 第56-58页 |
3.2.2 前钙钛矿结构PbTiO_3纤维与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的表征 | 第58-59页 |
3.3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的微结构表征 | 第59-63页 |
3.4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中介孔内的极化屏蔽 | 第63-70页 |
3.4.1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中介孔里所含物质探究 | 第63-65页 |
3.4.2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中介孔附近的微结构 | 第65-69页 |
3.4.3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中介孔内的极化屏蔽机制 | 第69-70页 |
3.5 一维单晶介孔PbTiO_3纤维的热膨胀性能 | 第70-7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制备、微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 | 第77-93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制备探索 | 第78-81页 |
4.2.1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制备 | 第78页 |
4.2.2 不同酸浓度对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制备的影响 | 第78-80页 |
4.2.3 不同腐蚀时间对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制备的影响 | 第80-81页 |
4.3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形貌与微结构 | 第81-84页 |
4.4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3纤维的铁电性 | 第84-87页 |
4.5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铁电极化屏蔽机制变化 | 第87-90页 |
4.6 表面开孔的一维单晶PbTiO_3纤维的CO_2催化还原性能 | 第90-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一维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调控、复合与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93-129页 |
5.1 引言 | 第93-94页 |
5.2 一维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与调控 | 第94-101页 |
5.2.1 一维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与微结构表征 | 第94-96页 |
5.2.2 不同水热温度对一维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影响 | 第96-97页 |
5.2.3 不同水热反应时间对一维单晶TiO_2纳米棒阵列的制备影响 | 第97-101页 |
5.3 TiO_2(金红石)/TiO_2(锐钛矿)复合材料光阳极研究 | 第101-105页 |
5.3.1 TiO_2(金红石)/TiO_2(锐钛矿)复合材料光阳极的制备 | 第101-102页 |
5.3.2 TiO_2(金红石)/TiO_2(锐钛矿)复合材料光阳极的微结构表征 | 第102-104页 |
5.3.3 TiO_2(金红石)/TiO_2(锐钛矿)复合材料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性能 | 第104-105页 |
5.4 一维单晶核壳异质结构TiO_2/SrTiO_3纳米棒阵列研究 | 第105-126页 |
5.4.1 一维单晶核壳异质结构TiO_2/SrTiO_3纳米棒阵列的制备 | 第105-106页 |
5.4.2 一维单晶核壳异质结构TiO_2/SrTiO_3纳米棒阵列的微结构表征 | 第106-114页 |
5.4.3 一维单晶核壳异质结构TiO_2/SrTiO_3纳米棒阵列的光电催化性能 | 第114-117页 |
5.4.4 一维单晶核壳异质结构TiO_2/SrTiO_3纳米棒阵列的光电催化机制探究 | 第117-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6.1 结论 | 第129-131页 |
6.2 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