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3页 |
1.1 非共价相互作用与超分子化学 | 第10-24页 |
1.1.1 非共价相互作用 | 第10-14页 |
1.1.2 主客体化学与分子镊子 | 第14-18页 |
1.1.3 超分子化学与材料 | 第18-24页 |
1.2 基于环金属铂配合物的超分子体系 | 第24-38页 |
1.2.1 环金属铂配合物的结构与组装行为 | 第24-33页 |
1.2.2 基于环金属铂配合物的超分子体系功能及应用 | 第33-38页 |
1.3 小结 | 第38-39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第二章 镊合结构的优化及络合响应性研究 | 第43-57页 |
2.1 课题的引入 | 第43-4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2.2.1 分子镊子2与客体3的络合行为研究 | 第44-48页 |
2.2.2 分子镊子2与客体4的络合行为研究 | 第48-50页 |
2.2.3 三组分体系中的络合行为调节 | 第50-51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51-55页 |
2.3.1 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51-52页 |
2.3.2 分子镊子2的合成 | 第52-55页 |
2.4 小结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镊合诱导自组装及其光催化 | 第57-94页 |
3.1 背景介绍 | 第57-59页 |
3.2 三核镊合体系自组装及其光催化 | 第59-72页 |
3.2.1 课题的引入 | 第59-60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3.2.2.1 分子镊子1a与1b的结构以及光谱对比 | 第60-61页 |
3.2.2.2 分子镊子1b与客体的络合行为研究 | 第61-63页 |
3.2.2.3 镊合体系的光敏与光催化行为研究 | 第63-67页 |
3.2.2.4 络合物1b/2a光催化性能的响应性研究 | 第67-70页 |
3.2.3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3.2.3.1 原料、试剂与方法 | 第70页 |
3.2.3.2 分子镊子1b的合成 | 第70-71页 |
3.2.4 小结 | 第71-72页 |
3.3 四核镊合体系自组装及其光催化 | 第72-92页 |
3.3.1 课题的引入 | 第72-73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73-87页 |
3.3.2.1 分子镊子1a与2的络合行为研究 | 第73-80页 |
3.3.2.2 镊合体系的光敏与光催化行为研究 | 第80-84页 |
3.3.2.3 络合物1b/2光催化性能的响应性研究 | 第84-87页 |
3.3.3 实验部分 | 第87-91页 |
3.3.3.1 原料、试剂与方法 | 第88页 |
3.3.3.2 分子镊子2的合成 | 第88-91页 |
3.3.4 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第四章 间隔效应诱导磷光增强及三线态能量转移 | 第94-113页 |
4.1 课题的引入 | 第94-9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8页 |
4.2.1 分子3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 第96-98页 |
4.2.2 分子3与1的共组装行为研究 | 第98-100页 |
4.2.3 络合物1·3在水溶液中磷光增强 | 第100-102页 |
4.2.4 分子3与2的共组装行为研究 | 第102-104页 |
4.2.5 三组分体系1·2·3中的能量转移 | 第104-107页 |
4.2.6 三组分体系1·2·3中的能量转移动力学 | 第107-108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08-110页 |
4.3.1 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108-109页 |
4.3.2 两亲性分子3的合成 | 第109-110页 |
4.4 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镊合诱导磷光增强 | 第113-129页 |
5.1 课题的引入 | 第113-11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7页 |
5.2.1 分子镊子1a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 第115-117页 |
5.2.2 分子镊子1a与客体2a的络合行为研究 | 第117-119页 |
5.2.3 分子镊子1a对客体2a的磷光增强行为研究 | 第119-123页 |
5.2.4 分子镊子1a对客体2b-2e的磷光增强行为研究 | 第123-124页 |
5.2.5 络合物1a/2e的溶致变色行为研究 | 第124-126页 |
5.2.6 络合物1b/2a的磷光响应性研究 | 第126-127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27页 |
5.3.1 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127页 |
5.4 小结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2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