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固定床光催化废水处理反应器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3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工业废水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废水的分类 | 第11-13页 |
1.2.2 工业废水特点 | 第13页 |
1.3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3.1 物理法 | 第13-14页 |
1.3.2 生物法 | 第14-16页 |
1.3.3 化学法 | 第16-20页 |
1.4 光催化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4.1 填充式光催化反应器 | 第20-21页 |
1.4.2 悬浮式光催化反应器 | 第21-22页 |
1.4.3 涂膜光催化反应器 | 第22-24页 |
1.4.4 光催化反应器研究中的难点 | 第24页 |
1.5 流体力学简介 | 第24-25页 |
1.6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5-27页 |
1.7 控制方程的求解 | 第27-28页 |
1.8 反应器模拟 | 第28页 |
1.9 光催化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1.9.1 光源模型 | 第28-29页 |
1.9.2 辐射能传递模型 | 第29-30页 |
1.9.3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30-31页 |
1.10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光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 | 第33-55页 |
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2.1.1 光源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2.1.2 辐射能传递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2.1.3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2.1.4 反应动力学模型简化 | 第36-37页 |
2.1.5 物理模型、控制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 第37-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4页 |
2.2.1 实验流程 | 第40页 |
2.2.2 光催化装置 | 第40-42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42页 |
2.2.4 罗丹明B溶液标准曲线 | 第42-43页 |
2.2.5 废水在装置中停留时间的确定 | 第43页 |
2.2.6 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2.2.7 实验结果 | 第44页 |
2.3 模拟部分 | 第44-55页 |
2.3.1 模拟参数 | 第45页 |
2.3.2 模拟结果 | 第45-5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5-67页 |
3.1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页 |
3.2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比对 | 第55-56页 |
3.3 考察折流挡板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 第56-60页 |
3.4 不同操作压力、污染物初始浓度下的降解效果 | 第60-67页 |
第四章 工业级光催化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 第67-85页 |
4.1 设计目标及思路来源 | 第67页 |
4.2 中试工业流程图 | 第67-69页 |
4.3 反应器载体材质选择 | 第69页 |
4.4 反应器内部载体结构布置 | 第69-71页 |
4.5 流体流动的优化 | 第71-85页 |
4.5.1 控制方程 | 第71-72页 |
4.5.2 模拟结果 | 第72-78页 |
4.5.3 不同反应压力下的模拟结果 | 第78-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5.1 结论 | 第85-86页 |
5.2 展望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