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G银行赞比亚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第12-13页
    1.4 创新点及难点第13-14页
第2章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第14-17页
    2.1 战略分析方法第14-15页
        2.1.1 PEST分析法第14页
        2.1.2 SWOT分析法第14页
        2.1.3 五力分析模型第14-15页
    2.2 竞争战略理论第15页
        2.2.1 成本领先战略第15页
        2.2.2 差异化战略第15页
        2.2.3 集中化战略第15页
    2.3 目标战略理论第15-16页
        2.3.1 目标设定战略第15-16页
        2.3.2 经营实施战略第16页
    2.4 银行海外发展理论第16-17页
        2.4.1 内部化理论第16页
        2.4.2 折中理论第16-17页
第3章 赞比亚外资银行发展现状第17-21页
    3.1 赞比亚银行业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第17-18页
    3.2 外资银行进入赞比亚第18-19页
    3.3 外资银行在赞比亚市场的发展第19页
    3.4 中国G银行赞比亚业务发展背景介绍第19-21页
        3.4.1 中国G银行简介第19-20页
        3.4.2 赞比亚G银行的发展历程第20-21页
第4章 G银行内部能力和外部发展问题研究第21-34页
    4.1 G银行的自身优势(Strengths)第21-25页
        4.1.1 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广泛的国际网络第21-22页
        4.1.2 创新的产品第22-23页
        4.1.3 优质的融资和金融贸易服务第23页
        4.1.4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第23-24页
        4.1.5 领先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第24-25页
    4.2 G银行的自身劣势(Weaknesses)第25-28页
        4.2.1 品牌知名度依然不足第25-26页
        4.2.2 营业网点不足第26页
        4.2.3 进入门槛高,管理服务费用高第26-27页
        4.2.4 人才储备不足第27-28页
    4.3 G银行的市场机会(Opportunities)第28-30页
        4.3.1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未来贸易总额增加第28页
        4.3.2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第28-29页
        4.3.3 私人银行业务潜在市场第29页
        4.3.4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第29-30页
    4.4 G银行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第30-32页
        4.4.1 政府对外资银行监管加强第30页
        4.4.2 银行业逐步开放导致竞争激烈第30-31页
        4.4.3 新劳动法出台或对人才流失产生影响第31页
        4.4.4 市场风险加码,中小企业坏账率上升第31-32页
    4.5 G银行资源与能力综合分析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5章 G银行发展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途径第34-45页
    5.1 G银行战略定位第34-35页
    5.2 G银行赞比亚发展战略第35-38页
        5.2.1 区域发展战略第35页
        5.2.2 行业发展战略第35-36页
        5.2.3 产业发展战略第36-37页
        5.2.4 对外合作战略第37-38页
    5.3 G银行赞比亚战略实施措施第38-44页
        5.3.1 加强风险管理第38-39页
        5.3.2 经营私人银行潜在市场第39-41页
        5.3.3 永远的创新发展第41-42页
        5.3.4 发展同业合作策略第42页
        5.3.5 结合赞比亚文化进行管理第42-43页
        5.3.6 继续致力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6.1 结论第45页
    6.2 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风险承担视角下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企业家信心中介效应视角下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