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文章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文章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PHP网站安全漏洞分析 | 第15-32页 |
2.1 Top-10 WEB安全漏洞 | 第15-16页 |
2.2 DDOS攻击的分析 | 第16-19页 |
2.2.1 DOS攻击介绍 | 第16-17页 |
2.2.2 DDOS攻击介绍 | 第17-18页 |
2.2.3 应用层DDOS攻击原理 | 第18-19页 |
2.2.4 应用层DDOS攻击特点 | 第19页 |
2.3 SQL注入漏洞的分析 | 第19-23页 |
2.3.1 SQL注入攻击的原理 | 第19-21页 |
2.3.2 SQL注入的攻击过程 | 第21-22页 |
2.3.3 SQL注入的危害 | 第22-23页 |
2.4 跨站脚本攻击XSS的分析 | 第23-26页 |
2.4.1 跨站脚本攻击XSS原理 | 第23-24页 |
2.4.2 跨站脚本XSS攻击流程 | 第24-26页 |
2.4.3 跨站脚本XSS漏洞的危害 | 第26页 |
2.5 跨站请求伪造CSRF的分析 | 第26-28页 |
2.5.1 CSRF攻击原理 | 第26-27页 |
2.5.2 CSRF攻击方式 | 第27-28页 |
2.5.3 CSRF攻击的危害 | 第28页 |
2.6 文件包含漏洞的分析 | 第28-31页 |
2.6.1 文件包含漏洞原理 | 第28-30页 |
2.6.2 文件包含漏洞的危害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PHP网站安全防御方法研究 | 第32-51页 |
3.1 应用层DDOS的防御方法 | 第32-34页 |
3.1.1 Apache防御配置 | 第32-33页 |
3.1.2 限制请求频率 | 第33页 |
3.1.3 使用PHP Memcache | 第33-34页 |
3.2 SQL注入的防御方法 | 第34-37页 |
3.2.1 PHP安全配置 | 第34页 |
3.2.2 PHP安全编码 | 第34-36页 |
3.2.3 数据库安全设计 | 第36-37页 |
3.3 防御XSS漏洞攻击 | 第37-43页 |
3.3.1 输入过滤 | 第37页 |
3.3.2 输出编码 | 第37-43页 |
3.4 防御CSRF漏洞攻击 | 第43-48页 |
3.4.1 检查cookie一致性 | 第43-44页 |
3.4.2 检验HTTP请求来源(HTTP Referer) | 第44-45页 |
3.4.3 验证码 | 第45页 |
3.4.4 使用Token | 第45-48页 |
3.5 防御文件包含漏洞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PHP网站重点模块安全实现 | 第51-60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4.1.1 系统功能要求 | 第51-52页 |
4.1.2 系统性能要求 | 第52页 |
4.1.3 网站运行环境要求 | 第52页 |
4.2 注册模块的安全实现 | 第52-55页 |
4.2.1 注册模块安全隐患 | 第52-53页 |
4.2.2 注册模块的安全实现 | 第53-55页 |
4.3 用户登录模块的安全实现 | 第55-57页 |
4.3.1 登录模块安全隐患 | 第55页 |
4.3.2 登录模块的安全实现 | 第55-57页 |
4.4 用户管理模块的安全实现 | 第57-59页 |
4.4.1 设置用户权限 | 第58页 |
4.4.2 加密保存用户信息 | 第58页 |
4.4.3 用户身份验证 | 第58-59页 |
4.4.4 MySQL安全配置 | 第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安全性测试 | 第60-69页 |
5.1 测试目的 | 第60页 |
5.2 测试方案 | 第60-61页 |
5.3 DDOS攻击测试 | 第61-62页 |
5.4 SQL注入漏洞测试 | 第62-65页 |
5.4.1 SQL注入漏洞测试 | 第62-65页 |
5.5 跨站脚本XSS漏洞测试 | 第65-66页 |
5.5.1 服务器配置 | 第65-66页 |
5.5.2 XSS漏洞测试过程 | 第66页 |
5.6 跨站请求伪造CSRF漏洞测试 | 第66-6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 | 第69-72页 |
6.1 总结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