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IPM驱动与保护电路的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动态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2 IGBT的结构及其工作特性 | 第14-22页 |
2.1 IGB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2 IGBT的电气特性 | 第15-17页 |
2.2.1 IGBT的静态特性 | 第15-16页 |
2.2.2 IGBT的动态特性 | 第16-17页 |
2.3 IGBT的主要特性参数和擎住效应 | 第17-18页 |
2.3.1 IGBT的主要参数 | 第17页 |
2.3.2 擎住效应 | 第17-18页 |
2.4 安全工作区 | 第18-19页 |
2.5 续流二极管 | 第19-21页 |
2.5.1 续流二极管的静态特性 | 第19页 |
2.5.2 续流二极管的开通特性 | 第19-20页 |
2.5.3 续流二极管的关断特性 | 第20-21页 |
2.6 IGBT的失效分析 | 第2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大功率IPM驱动与保护电路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22-26页 |
3.1 IPM的结构及特性 | 第22-23页 |
3.2 驱动与保护电路 | 第23-24页 |
3.2.1 栅极驱动电路 | 第23页 |
3.2.2 保护电路 | 第23-24页 |
3.3 大功率IPM驱动与保护电路总体方案的设计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26-38页 |
4.1 驱动电路的基本要求 | 第26-30页 |
4.1.1 驱动方式 | 第26-27页 |
4.1.2 栅极驱动电压 | 第27-28页 |
4.1.3 隔离电压 | 第28页 |
4.1.4 驱动功率分析 | 第28页 |
4.1.5 驱动电阻 | 第28-30页 |
4.1.6 其他驱动要求 | 第30页 |
4.2 大功率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及实现 | 第30-34页 |
4.2.1 栅极驱动结构设计 | 第30-33页 |
4.2.2 信号传输及隔离的实现 | 第33-34页 |
4.3 驱动电源的设计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5 大功率IGBT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38-52页 |
5.1 过电流保护 | 第38-43页 |
5.1.1 过电流故障分析 | 第38-39页 |
5.1.2 过电流故障检测和保护 | 第39-41页 |
5.1.3 过电流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41-43页 |
5.2 过电压保护 | 第43-45页 |
5.2.1 过电压故障分析 | 第43-44页 |
5.2.2 过压保护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5.3 过温保护 | 第45-46页 |
5.3.1 过温故障分析 | 第45页 |
5.3.2 过温保护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5.4 欠压保护 | 第46-47页 |
5.4.1 欠压故障分析 | 第46页 |
5.4.2 欠压保护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5.5 驱动与保护电路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47-49页 |
5.6 驱动与保护电路硬件PCB设计 | 第49-5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6.1 双脉冲实验 | 第52-55页 |
6.2 短路实验 | 第55-57页 |
6.2.1 一类短路 | 第55-56页 |
6.2.2 二类短路 | 第56-5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59-6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