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样品基体效应的研究及SPE-ICP-MS分析方法的建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ICP-MS的基体效应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高盐样品的基体效应 | 第10-11页 |
1.2.2 基体效应的消除方法 | 第11-14页 |
1.3 固相萃取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ICP-MS技术及基体效应基础理论 | 第18-29页 |
2.1 ICP-MS的仪器结构 | 第18-23页 |
2.1.1 样品引入系统 | 第18-19页 |
2.1.2 等离子体焰炬 | 第19-20页 |
2.1.3 接口区 | 第20-21页 |
2.1.4 离子聚焦系统 | 第21页 |
2.1.5 质量分析器 | 第21-23页 |
2.1.6 检测器 | 第23页 |
2.2 ICP-MS的基体效应原理 | 第23-28页 |
2.2.1 样品传输过程 | 第24-25页 |
2.2.2 离子产生过程 | 第25-26页 |
2.2.3 离子传输过程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高盐样品基体效应的研究 | 第29-45页 |
3.1 基体效应的考察实验 | 第29-31页 |
3.1.1 仪器运行条件 | 第29-30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3.1.3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3.2 基体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4页 |
3.2.1 NaCl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分析元素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基体效应产生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3.3.1 样品传输效率 | 第35-36页 |
3.3.2 等离子体温度 | 第36-37页 |
3.3.3 矩管径向位置 | 第37-38页 |
3.3.4 采样深度 | 第38-39页 |
3.3.5 雾化气流速 | 第39-41页 |
3.4 雾化气流速优化效果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固相萃取材料合成及表征 | 第45-52页 |
4.1 固相萃取 | 第45-47页 |
4.1.1 固相萃取中的作用力 | 第45-46页 |
4.1.2 固相萃取材料的选择 | 第46-47页 |
4.2 固相萃取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第47-49页 |
4.2.1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47-48页 |
4.2.2 AAPTS-SNPs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8页 |
4.2.3 固相萃取柱制作 | 第48-49页 |
4.3 AAPTS-SNPs纳米材料的表征 | 第49-51页 |
4.3.1 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 | 第49-50页 |
4.3.2 Zeta电位表征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SPE-ICP-MS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2-65页 |
5.1 固相萃取实验设计 | 第52-55页 |
5.1.1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53-54页 |
5.1.2 样品前处理 | 第54页 |
5.1.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5.2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5-61页 |
5.2.1 样品溶液pH值 | 第55-56页 |
5.2.2 静态富集时间 | 第56-57页 |
5.2.3 洗脱剂种类、浓度和体积 | 第57-58页 |
5.2.4 样品体积及富集倍数 | 第58-59页 |
5.2.5 静态饱和吸附容量 | 第59页 |
5.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7 溶液流速对吸附和洗脱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 方法的分析特性及脱盐效果评价 | 第61-63页 |
5.3.1 NaCl样品的脱盐效果 | 第61页 |
5.3.2 方法的分析特性 | 第61-62页 |
5.3.3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 第62-63页 |
5.3.4 直接稀释法与固相萃取的对比 | 第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