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麝鼯复合体的物种分化与核型分析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研究方向概述 | 第12-20页 |
1.1 小型哺乳动物分类学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1.1.1 形态学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1.2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1.3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 隐存种及隐存种复合体 | 第17-20页 |
1.2.1 隐存种及隐种复合体的定义 | 第17页 |
1.2.2 隐存种难以被发现的原因 | 第17-18页 |
1.2.3 小型哺乳动物隐存种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4 研究隐存种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0-24页 |
2.1 灰麝鼩复合体概述 | 第20-23页 |
2.1.1 灰麝鼩、台湾灰麝鼩形态特征与分布 | 第20-21页 |
2.1.2 灰麝鼩与台湾灰麝鼩的分类地位 | 第21-22页 |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2 本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36页 |
3.1 标本采集与保存 | 第24页 |
3.2 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 | 第24-28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24-25页 |
3.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5页 |
3.2.3 尾腱组织体外细胞培养 | 第25-27页 |
3.2.4 染色体核型标本制备 | 第27-28页 |
3.2.5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28页 |
3.3 Cyt b序列获取及综合分析 | 第28-36页 |
3.3.1 实验仪器与用具 | 第28-29页 |
3.3.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9-30页 |
3.3.3 Cytb序列获取 | 第30-32页 |
3.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2-36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6-53页 |
4.1 基于Cyt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 第36-50页 |
4.1.1 系统发育树 | 第36-41页 |
4.1.2 系统发育网络图 | 第41-44页 |
4.1.3 遗传距离 | 第44页 |
4.1.4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4-46页 |
4.1.5 种群遗传变异分析 | 第46-47页 |
4.1.6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第47-49页 |
4.1.7 分歧时间 | 第49-50页 |
4.2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3-60页 |
5.1 灰麝鼩复合体的物种分化 | 第53-54页 |
5.2 灰麝鼩复合体分化与分布的成因 | 第54-56页 |
5.3 核型与物种分化及物种鉴别 | 第56-59页 |
5.4 总结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