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稀土荧光材料 | 第15-19页 |
·稀土荧光材料的组成 | 第16页 |
·稀土荧光材料的光致发光 | 第16-19页 |
·稀土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 第19-21页 |
·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4页 |
·固相法 | 第21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1-22页 |
·燃烧法 | 第22页 |
·沉淀法 | 第22-23页 |
·微波法 | 第23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23-24页 |
·稀土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稀土荧光材料的发展现状 | 第24页 |
·稀土绿色荧光材料 | 第24-25页 |
·稀土黄色荧光材料 | 第25页 |
·稀土蓝色荧光材料 | 第25页 |
·稀土红色荧光材料 | 第25-29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Eu~(3+)激活的钼酸盐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31-48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实验 | 第32-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32-33页 |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6页 |
·影响Ca_xSr_(1-x-1.5y)MoO_4:yEu~(3+)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因素 | 第33-39页 |
·影响Ca_xSr_(1-x-1.5y-z)MoO_4:yEu~(3+),zNa~+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因素 | 第39-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EU~(3+)激活的Mo~(6+)和W~(6+)双基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48-86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 | 第48-51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8-4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49-51页 |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85页 |
·Eu~(3+)-Gd~(3+)共激活的Mo~(6+)和W~(6+)双基红色荧光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1-58页 |
·Eu~(3+)-Y~(3+)共激活的Mo~(6+)和W~(6+)双基红色荧光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 第58-64页 |
·Eu~(3+)-La~(3+)共激活的Mo~(6+)和W~(6+)双基的红色荧光材料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64-69页 |
·Eu~(3+)-Sm~(3+)共激活的Mo~(6+)和W~(6+)双基红色荧光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69-74页 |
·Na_xY_(0.92-x/3)(MoO_4)_y(WO_4)_(1-y)O_(0.5):0.08Eu~(3+)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 第74-80页 |
·Na_xGd_(1.0-x/3-z)(Mo0_4)_y(WO_4)_(1-y)O_(0.5):zEu~(3+)的结构及发光性能 | 第80-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4章 电荷补偿剂对荧光材料发光性能改进作用的研究 | 第86-111页 |
·引言 | 第86页 |
·实验 | 第86-89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86-87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87-89页 |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111页 |
·电荷补偿剂对Ca_(0.50)Sr_(0.26)Eu_(0.08)Y_(0.08)(MoO_4)_(0.2)(WO_4)_(0.8)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89-95页 |
·电荷补偿对Ca_(0.60)Sr_(0.10)Eu_(0.08)Gd_(0.12)(MoO_4)_(0.2)(WO_4)_(0.8)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95-101页 |
·电荷补偿对Ca_(0.50)Sr_(0.26)Eu_(0.08)La_(0.08)(MoO_4)_(0.4)(WO_4)_(0.6)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1-107页 |
·电荷补偿对Ca_(0.54)Sr_(0.31)Eu_(0.08)Sm_(0.02)(MoO_4)_(0.6)(WO_4)_(0.4)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7-11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鸣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