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氢能源及电化学析氢 | 第8-10页 |
1.3 过渡金属硫化物概述 | 第10-12页 |
1.4 过渡金属硫化物的析氢催化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1.5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概述与表面催化机理研究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多体系统及其近似 | 第16-17页 |
2.2.1 薛定谔方程 | 第16-17页 |
2.2.2 绝热近似 | 第17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7-20页 |
2.3.1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17-18页 |
2.3.2 Kohn-Sham方程 | 第18页 |
2.3.3 交换关联泛函近似 | 第18-19页 |
2.3.4 基函数和赝势 | 第19-20页 |
2.4 VASP软件简介 | 第20-21页 |
2.5 HER催化材料电化学活性的实验表征 | 第21-22页 |
2.5.1 总电极活性 | 第21页 |
2.5.2 塔菲尔图 | 第21页 |
2.5.3 稳定性 | 第21-22页 |
2.5.4 法拉第效应 | 第22页 |
2.5.5 周转频率 | 第22页 |
2.6 表面与催化计算模拟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缺陷和掺杂对二硫化钴(CoS_2)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 第25-34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26-2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3.3.1 CoS_2块体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 第27-28页 |
3.3.2 CoS_2中的单空位和双空位缺陷 | 第28-31页 |
3.3.3 CoS_2块体中的阳离子/阴离子掺杂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CoS_2表面性质及析氢性能研究 | 第34-42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3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4.3.1 不同表面的稳定性研究 | 第34-36页 |
4.3.2 不同表面的析氢位点及电子性质 | 第36-39页 |
4.3.3 最稳定表面(001)面析氢性能的提升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Ni_3S_2/Ni_3Sn_2S_2复合材料析氢性能的研究 | 第42-49页 |
5.1 引言 | 第42页 |
5.2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42-4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