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两型农业与耕地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两型农业 | 第18页 |
2.1.2 耕地及耕地污染 | 第18-19页 |
2.1.3 防治 | 第19页 |
2.2 两型农业与耕地污染防治依据 | 第19-20页 |
2.2.1 两型农业发展规划 | 第19页 |
2.2.2 耕地污染综合立法情况 | 第19-20页 |
2.3 两型农业与耕地污染防治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2.3.2 循环农业理论 | 第20-21页 |
2.3.3 土地整治理论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黑龙江省两型农业发展中的耕地污染防治现状 | 第22-33页 |
3.1 黑龙江省基本耕地质量及污染情况 | 第22-25页 |
3.1.1 耕地质量概况 | 第22页 |
3.1.2 耕地污染情况 | 第22-25页 |
3.2 黑龙江省两型农业发展及耕地污染防治措施 | 第25-27页 |
3.2.1 两型农业发展总体概况 | 第25-26页 |
3.2.2 耕地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 第26页 |
3.2.3 耕地质量保护策略 | 第26-27页 |
3.3 两型农业发展下黑龙江省耕地污染综合防治现状 | 第27-29页 |
3.3.1 耕地污染综合防治组织机构情况 | 第27-28页 |
3.3.2 耕地污染防治体系确立情况 | 第28页 |
3.3.3 耕地污染采样测量及防治举措 | 第28-29页 |
3.4 两型农业发展中黑龙江省耕地污染防治效果分析 | 第29-32页 |
3.4.1 耕地污染治理效果的宏观分析 | 第29-30页 |
3.4.2 耕地污染治理效果的微观分析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黑龙江省两型农业背景下耕地污染防治的薄弱处及局限性 | 第33-39页 |
4.1 黑龙江省两型农业发展中耕地污染防治中的问题 | 第33-35页 |
4.1.1 两型农业下耕地污染治理进程缓慢 | 第33页 |
4.1.2 缺乏两型农业耕地污染防治主管部门 | 第33-34页 |
4.1.3 两型农业耕地污染治理计划缺乏落地性 | 第34页 |
4.1.4 缺乏两型农业耕地污染防治资金支持 | 第34-35页 |
4.1.5 农业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兼顾 | 第35页 |
4.2 黑龙江省两型农业发展中耕地污染防治问题成因 | 第35-37页 |
4.2.1 耕地污染防治相关立法发展不健全 | 第35-36页 |
4.2.2 缺乏专门组织机构主导耕地污染防治 | 第36页 |
4.2.3 缺乏耕地污染防治的制度化体系 | 第36-37页 |
4.2.4 缺乏标准化的耕地污染防治体系 | 第37页 |
4.2.5 农户对两型农业发展下耕地污染防治认知不足 | 第3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提高黑龙江省两型农业发展中耕地污染防治水平的对策 | 第39-45页 |
5.1 完善两型农业发展系列垂直立法体系 | 第39-40页 |
5.1.1 理清两型农业立法思路 | 第39页 |
5.1.2 借鉴发达国家有效立法经验 | 第39-40页 |
5.1.3 提高地方性法律法规完善性 | 第40页 |
5.2 完善黑龙江省两型农业耕地污染治理主体层次 | 第40-41页 |
5.2.1 划定省内多层次耕地污染防治机构 | 第40-41页 |
5.2.2 提高对于社会组织治理的侧重性 | 第41页 |
5.2.3 提高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视 | 第41页 |
5.3 建构两型农业耕地污染防治联合参与制度 | 第41-42页 |
5.3.1 建立健全耕地污染常规化制度 | 第41-42页 |
5.3.2 建立耕地污染防治监督制度 | 第42页 |
5.3.3 健全多部门联合的污染防治制度 | 第42页 |
5.4 建构两型农业对应测评的标准化体系 | 第42-43页 |
5.4.1 建立专门性的环境污染测评体系 | 第42-43页 |
5.4.2 提高环评部门的专业性和对应性 | 第43页 |
5.4.3 提高环评意见对耕地污染防治的影响水平 | 第43页 |
5.5 提高省内农户对两型农业耕地污染防治的认知性 | 第43-44页 |
5.5.1 启发农户提高耕地污染防治意识 | 第43-44页 |
5.5.2 拓展农户耕地污染防治思路 | 第44页 |
5.5.3 国家和地方进行两型农业培训 | 第4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