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结焦催化剂H/C比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催化剂的基本知识 | 第13-14页 |
1.3 催化剂的结焦失活 | 第14-16页 |
1.4 焦炭含碳量测量的方法 | 第16-18页 |
1.5 焦炭H/C比测量的方法 | 第18-28页 |
1.5.1 传统质量法测量H/C比 | 第19-20页 |
1.5.2 分析法直接测量H/C比 | 第20-23页 |
1.5.3 标定因子法测量H/C比 | 第23-26页 |
1.5.4 氧的物料平衡法测量H/C比 | 第26-28页 |
1.6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8-30页 |
第2章 多孔结焦催化剂的热重分析 | 第30-43页 |
2.1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30页 |
2.2 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2.3 热重可靠性检验 | 第31-33页 |
2.4 多孔结焦催化剂的初步探究 | 第33-35页 |
2.5 吸附水量和焦炭量的确定 | 第35-38页 |
2.6 脱水温度及时间的确定 | 第38-4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多孔结焦催化剂氢碳比测量仪器的设计 | 第43-58页 |
3.1 测量原理的确定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件的设计 | 第44-50页 |
3.2.1 气体净化系统 | 第44-46页 |
3.2.2 样品燃烧系统 | 第46-47页 |
3.2.3 烟气吸收系统 | 第47-50页 |
3.3 实验试剂 | 第50-54页 |
3.3.1 实验试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3.3.2 实验试剂的顺序 | 第52-54页 |
3.4 测量方法 | 第54-57页 |
3.4.1 气密性检测 | 第55页 |
3.4.2 空白测定 | 第55页 |
3.4.3 实验仪器可靠性检验 | 第55-56页 |
3.4.4 分析测定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多孔结焦催化剂氢碳比的测量及分析 | 第58-66页 |
4.1 仪器可靠性检验 | 第58-59页 |
4.2 多孔结焦催化剂氢碳比的测量 | 第59-62页 |
4.2.1 MTO多孔结焦催化剂 | 第59-61页 |
4.2.2 FCC多孔结焦催化剂 | 第61-62页 |
4.3 与工业H/C比测量数据对比 | 第62-63页 |
4.4 待测样品量的确定 | 第63-64页 |
4.5 未来展望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符号说明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