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屋脊断块油藏人工边水驱技术政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1.1 人工边水驱开发技术第9-10页
        1.1.2 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第10-11页
        1.1.3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第11-13页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2.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2.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2章 屋脊断块S油藏开发效果评价第15-26页
    2.1 油藏概况第15-17页
        2.1.1 油藏特征第15页
        2.1.2 开发历程第15-17页
    2.2 开发动态分析第17-22页
        2.2.1 油井动态分析第17-20页
        2.2.2 水井动态分析第20-22页
    2.3 开发效果评价第22-26页
        2.3.1 水驱控制程度第22-23页
        2.3.2 地层能量利用及压力保持程度第23-24页
        2.3.3 水侵量及水侵速度第24-26页
第3章 屋脊断块S油藏地质建模第26-34页
    3.1 构造模型第26-28页
    3.2 岩相模型第28-30页
        3.2.1 指示克里金方法第28-29页
        3.2.2 岩相模型建立第29-30页
    3.3 属性模型第30-34页
        3.3.1 孔隙度模型第30-31页
        3.3.2 渗透率模型第31页
        3.3.3 净毛比模型第31-32页
        3.3.4 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第32-34页
第4章 屋脊断块S油藏开发动态拟合第34-47页
    4.1 网格划分第34页
    4.2 物性参数第34-35页
    4.3 初始化模型第35-36页
    4.4 开发动态历史拟合第36-47页
        4.4.1 区块生产指标拟合第36-39页
        4.4.2 单井生产指标拟合第39-47页
第5章 屋脊断块S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第47-57页
    5.1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7-49页
    5.2 垂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9-51页
    5.3 剩余油运移规律分析第51-53页
    5.4 平面分区及剩余油特征第53-57页
第6章 屋脊断块S油藏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第57-76页
    6.1 井网优化第57-64页
        6.1.1 含油条带宽度小于150m第59页
        6.1.2 含油条带宽度大于150m第59-60页
        6.1.3 经济分析对比第60-64页
    6.2 井距优化第64-69页
        6.2.1 含油条带宽度小于150m第65-66页
        6.2.2 含油条带宽度大于150m第66-67页
        6.2.3 经济分析对比第67-69页
    6.3 注水方式优化第69-71页
        6.3.1 含油条带宽度小于150m第69页
        6.3.2 含油条带宽度大于150m第69-71页
    6.4 注采比优化第71-73页
        6.4.1 含油条带宽度小于150m第71-72页
        6.4.2 含油条带宽度大于150m第72-73页
    6.5 液量优化第73-74页
        6.5.1 含油条带宽度小于150m第73-74页
        6.5.2 含油条带宽度大于150m第74页
    6.6 注采参数优化认识第74-76页
第7章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A 相关参数表第81-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8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