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采摘机的结构设计与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3.1 国外林果机械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2 国内林果机械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页 |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2-23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7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2 山核桃果实与树枝分离力测试试验 | 第24-30页 |
2.1 试验设备和方法 | 第24-25页 |
2.2 山核桃样本数据采集 | 第25-28页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山核桃采摘样机的设计与分析 | 第30-57页 |
3.1 设计要求与主要技术参数 | 第30页 |
3.1.1 设计要求 | 第30页 |
3.1.2 主要技术参数 | 第30页 |
3.2 采摘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3.2.1 总体结构 | 第30-31页 |
3.2.2 工作原理 | 第31页 |
3.3 拍打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31-35页 |
3.3.1 拍打机构工作过程简述 | 第32页 |
3.3.2 拍打机构的特性参数 | 第32-35页 |
3.4 基于ADAMS的拍打机构虚拟仿真 | 第35-41页 |
3.4.1 ADAMS软件的简介 | 第35页 |
3.4.2 Pro/E模型导入ADAMS的方法 | 第35页 |
3.4.3 ADAMS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3.4.4 拍打机构的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3.5 伸缩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3.5.1 设计方案分析 | 第41-42页 |
3.5.2 设计方案选择 | 第42-43页 |
3.6 基于ABAQUS的采摘杆模态分析 | 第43-44页 |
3.6.1 ABAQUS软件介绍 | 第43页 |
3.6.2 机械结构模态分析的概念 | 第43页 |
3.6.3 采摘杆模态分析原理 | 第43页 |
3.6.4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3.7 采摘杆的模态分析 | 第44-46页 |
3.7.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4-46页 |
3.7.2 模态计算与分析 | 第46页 |
3.8 采摘杆模态试验 | 第46-51页 |
3.8.1 分析系统与试验过程 | 第46-47页 |
3.8.2 激振点选择与测点布置 | 第47-48页 |
3.8.3 试验结果 | 第48-50页 |
3.8.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8.5 外部激振特点分析 | 第51页 |
3.9 传动系统设计 | 第51-56页 |
3.9.1 动力源及执行部分的选择 | 第51-52页 |
3.9.2 动力传输路线的选择 | 第52-54页 |
3.9.3 动力传输类型的选择 | 第54-55页 |
3.9.4 传动系统动力学计算 | 第55-56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山核桃采摘机样机与试验 | 第57-67页 |
4.1 样机结构及特点 | 第57-59页 |
4.2 山核桃采摘机的试验 | 第59-61页 |
4.2.1 试验目的与内容 | 第59页 |
4.2.2 条件与方法 | 第59-61页 |
4.3 采净率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2页 |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4.5.1 拍打频率对果实采净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2 果实采净率回归分析 | 第63-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总结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