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钛、镧及其氧化物的超导电性和量子相变研究 | 第12-58页 |
| 1.1 引言 | 第12-15页 |
| 1.2 钛金属及其氧化物材料概述 | 第15-21页 |
| 1.2.1 金属钛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 第16-17页 |
| 1.2.2 TiO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 第17-18页 |
| 1.2.3 Ti_2O_3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 第18-19页 |
| 1.2.4 Magnéli相(Ti_nO_(2n-1))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 第19-20页 |
| 1.2.5 TiO_2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 第20-21页 |
| 1.3 钛氧化物超导电性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 1.3.1 岩盐结构TiO多晶的超导电性增强研究 | 第21-22页 |
| 1.3.2 Ti_2O_3薄膜的的制备及其超导电性 | 第22-24页 |
| 1.3.3 核壳结构TiO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超导电性 | 第24-26页 |
| 1.3.4 Ti_4O_7和γ-Ti_3O_5薄膜的制备及其超导电性 | 第26-29页 |
| 1.4 镧金属及其氧化物材料概述 | 第29-33页 |
| 1.4.1 金属镧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 第29-31页 |
| 1.4.2 金属镧的压力效应 | 第31页 |
| 1.4.3 LaO的晶体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 第31-33页 |
| 1.5 超导量子相变及其研究进展 | 第33-44页 |
| 1.5.1 临界相变及其标度律 | 第33-35页 |
| 1.5.2 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 | 第35-36页 |
| 1.5.3 超导-绝缘体转变 | 第36-37页 |
| 1.5.4 二维超导体体中的量子相变 | 第37-40页 |
| 1.5.5 二维超导中的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 | 第40-44页 |
| 1.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8页 |
| 第二章 TiO外延薄膜的超导电性增强研究 | 第58-86页 |
| 2.1 引言 | 第58-59页 |
| 2.2 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59-63页 |
| 2.2.1 脉冲激光沉积镀膜 | 第59-61页 |
| 2.2.2 紫外光刻 | 第61页 |
| 2.2.3 电极制备 | 第61-62页 |
| 2.2.4 结构与电输运测量 | 第62-63页 |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80页 |
| 2.3.1 TiO薄膜的结构 | 第63-72页 |
| 2.3.2 TiO薄膜XPS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 2.3.3 TiO薄膜电输运性质 | 第73-77页 |
| 2.3.4 TiO薄膜霍尔系数测量 | 第77-78页 |
| 2.3.5 TiO薄膜的磁化特性 | 第78-79页 |
| 2.3.6 TiO薄膜高压下特性 | 第79-8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第三章 TiO外延薄膜磁通动力学及临界电流密度 | 第86-106页 |
| 3.1 引言 | 第86-87页 |
| 3.2 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87-88页 |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8-101页 |
| 3.3.1 TiO薄膜基本超导电性 | 第88-89页 |
| 3.3.2 TiO薄膜的二维超导电性 | 第89-91页 |
| 3.3.3 TiO薄膜的I-V特性和涡旋玻璃转变 | 第91-96页 |
| 3.3.4 TiO薄膜的磁通相图 | 第96-97页 |
| 3.3.5 TiO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和钉扎机制 | 第97-10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 第四章 TiO薄膜中的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 | 第106-134页 |
| 4.1 引言 | 第106-107页 |
| 4.2 样品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107-108页 |
| 4.2.1 样品制备 | 第107页 |
| 4.2.2 结构表征 | 第107页 |
| 4.2.3 电输运测试 | 第107-108页 |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8-130页 |
| 4.3.1 结构和化学组分表征 | 第108-112页 |
| 4.3.2 零磁场下厚度调制的超导绝缘体转变 | 第112-113页 |
| 4.3.3 WHH理论拟合的上临界场 | 第113-115页 |
| 4.3.4 TiO薄膜的霍尔测量和电输运分析 | 第115-116页 |
| 4.3.5 磁场调制的特殊的SIT转变即QGS | 第116-118页 |
| 4.3.6 有限尺寸标度分析(FSS) | 第118-124页 |
| 4.3.7 平均场上临界场 | 第124-125页 |
| 4.3.8 热激活磁通流动理论 | 第125-126页 |
| 4.3.9 I-V测量和Berezinski-Kosterlitz-Thouless (BKT)转变 | 第126-127页 |
| 4.3.10 结果讨论 | 第127-13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
| 第五章 La、LaO薄膜的制备及其压力效应 | 第134-158页 |
| 5.1 引言 | 第134-135页 |
| 5.2 样品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135-139页 |
| 5.2.1 金属La及LaO超导薄膜的制备 | 第135-136页 |
| 5.2.2 样品电极制作 | 第136-137页 |
| 5.2.3 高压输运测量方法 | 第137-139页 |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9-153页 |
| 5.3.1 金属La薄膜的结构 | 第139-140页 |
| 5.3.2 金属La薄膜的电输运特性 | 第140-141页 |
| 5.3.3 金属La薄膜的磁性 | 第141-143页 |
| 5.3.4 压力下金属La薄膜的电输运性质 | 第143-146页 |
| 5.3.5 LaO薄膜的结构 | 第146-147页 |
| 5.3.6 LaO薄膜的电输运特性 | 第147-149页 |
| 5.3.7 LaO薄膜的磁性 | 第149-150页 |
| 5.3.8 压力下LaO薄膜的电输运特性 | 第150-15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4-15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8-160页 |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