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淀粉样纤维简介 | 第13-15页 |
1.1.1 淀粉样纤维的发现及形成 | 第13-14页 |
1.1.2 淀粉样纤维的相关疾病 | 第14-15页 |
1.2 牛血清白蛋白及其纤维化 | 第15-16页 |
1.3 淀粉样纤维抑制剂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1 传统抑制剂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2 纳米材料作为新型抑制剂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二硫化钼量子点概述 | 第18-20页 |
1.4.1 二硫化钼量子点的性质 | 第18-19页 |
1.4.2 二硫化钼量子点的制备 | 第19页 |
1.4.3 二硫化钼量子点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淀粉样纤维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20-23页 |
1.5.1 ThT荧光检测 | 第20-21页 |
1.5.2 ANS荧光检测 | 第21页 |
1.5.3 圆二色光谱法检测 | 第21-22页 |
1.5.4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22页 |
1.5.5 细胞毒性检测(MTT) | 第22-23页 |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牛血清白蛋白自聚集体系的构建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仪器与药品 | 第24-25页 |
2.2.1 药品及试剂 | 第24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2.3.1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25-26页 |
2.3.2 BSA自聚集条件的优化 | 第26-27页 |
2.3.3 BSA纤维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4 THT荧光法检测BSA纤维生长动力学过程 | 第28页 |
2.3.5 ANS荧光法检测BSA淀粉样纤维化过程 | 第28-29页 |
2.3.6 圆二色光谱法检测BSA纤维化过程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29-30页 |
2.3.7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BSA纤维的形态变化 | 第30-31页 |
2.4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A-MoS_2QDs对BSA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3.2.1 药品及试剂 | 第33页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3.2.3 实验试剂配制 | 第34页 |
3.2.4 CA-MoS_2QDs的制备 | 第34页 |
3.2.5 淀粉样纤维样品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6 Th T荧光实验 | 第35页 |
3.2.7 ANS荧光实验 | 第35页 |
3.2.8 圆二色光谱(CD)实验 | 第35-36页 |
3.2.9 透射电镜(TEM)实验 | 第36页 |
3.2.10 细胞毒性检测(MTT)实验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3.3.1 CA-MoS_2QDs的表征 | 第36-40页 |
3.3.2 CA-MoS_2QDs对BSA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第40-41页 |
3.3.3 CA-MoS_2QDs对BSA纤维的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CA-MoS_2QDs对BSA纤维的疏水区域的影响 | 第42页 |
3.3.5 CA-MoS_2QDs对BSA纤维形态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6 CA-MoS_2QDs对BSA纤维的解聚作用 | 第43-44页 |
3.3.7 CA-MoS_2QDs对BSA纤维诱导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四章 GSH-MoS_2QDs对BSA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第46-58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4.2.1 药品及试剂 | 第46页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4.2.3 实验试剂配制 | 第46-47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4.3.1 GSH-MoS_2QDs的表征 | 第48-51页 |
4.3.2 GSH-MoS_2QDs对BSA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第51-52页 |
4.3.3 GSH-MoS_2QDs对BSA纤维的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GSH-MoS_2QDs对BSA纤维的疏水区域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5 GSH-MoS_2QDs对BSA纤维形态的影响 | 第54页 |
4.3.6 GSH-MoS_2QDs对BSA纤维的解聚作用 | 第54-56页 |
4.3.7 GSH-MoS_2QDs对BSA纤维诱导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56页 |
4.4 结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第58-69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5.2.1 药品及试剂 | 第58页 |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8-59页 |
5.2.3 实验试剂配制 | 第59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5.3.1 MPBA-MoS_2QDs的表征 | 第60-62页 |
5.3.2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第62-63页 |
5.3.3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的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4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的疏水区域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5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形态的影响 | 第65页 |
5.3.6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的解聚作用 | 第65-67页 |
5.3.7 MPBA-MoS_2QDs对BSA纤维诱导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67页 |
5.4 结论 | 第67-69页 |
第六章 功能化MoS_2QDs与BSA相互作用的分子对接研究 | 第69-76页 |
6.1 引言 | 第69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6.2.1 配体分子的准备 | 第69页 |
6.2.2 受体蛋白的处理 | 第69-70页 |
6.2.3 分子对接过程 | 第7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5页 |
6.3.1 结合能与结合常数 | 第70页 |
6.3.2 结合区域 | 第70-71页 |
6.3.3 与周围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 | 第71-75页 |
6.4 结论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发表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