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EMD分解的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和QTc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心电信号预处理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研究现状第11页
        1.2.3 心律失常分类和QTc分析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论文工作的内容及创新点第12-14页
        1.3.1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第12页
        1.3.2 论文工作的创新点第12-14页
第2章 心电算法的分析基础第14-19页
    2.1 心电信号基本知识介绍第14-16页
        2.1.1 心电信号的产生第14页
        2.1.2 心电信号的采集第14页
        2.1.3 心电图波形特征点简介及生理意义第14-16页
        2.1.4 心电信号的频率特性及生理意义第16页
    2.2 心电数据库介绍第16-18页
        2.2.1 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第16-17页
        2.2.2 MIT-BIHQT数据库第17-18页
        2.2.3 CSE数据库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心电信号预处理算法研究第19-41页
    3.1 心电信号噪声的来源分析第19-20页
        3.1.1 工频干扰第19页
        3.1.2 基线漂移第19页
        3.1.3 肌电干扰第19-20页
    3.2 改进的LMS算法对工频干扰的抑制第20-24页
        3.2.1 LMS自适应基本原理介绍第20-21页
        3.2.2 LMS滤波器性能分析第21-23页
        3.2.3 改进的LMS算法仿真分析第23-24页
    3.3 基于EMD分解法的基线漂移抑制第24-33页
        3.3.1 瞬时频率第24-26页
        3.3.2 固有模态函数第26-27页
        3.3.3 EMD分解算法实现第27-29页
        3.3.4 EMD算法仿真分析第29-33页
    3.4 肌电干扰的抑制第33-40页
        3.4.1 FIR低通滤波器法第33-36页
        3.4.2 零相位滤波法消除滤波器延时第36-38页
        3.4.3 零相位滤波算法仿真分析第38-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心电信特征点检测算法研究第41-52页
    4.1 QRS波群检测算法回顾第41-43页
        4.1.1 差分阈值检测法第41-42页
        4.1.2 数学模型法第42-43页
        4.1.3 模板匹配法第43页
        4.1.4 小波变换法法第43页
    4.2 基于改进的双阈值自动更新的QRS波群检测算法第43-50页
        4.2.1 QRS波群特征点检测第44-48页
        4.2.2 Q、S波峰检测第48-49页
        4.2.3 P波检测第49-50页
        4.2.4 间期测量第50页
        4.2.5 幅值测量第50页
    4.3 评估心电信号特征点检测算法的性能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基于12导联的QTc分析第52-66页
    5.1 QTc分析的意义第52页
    5.2 T波终点的检测第52-62页
        5.2.1 确定T波终点的搜索区间第52-54页
        5.2.2 T波形态判断第54-56页
        5.2.3 T波终点的检测第56-60页
        5.2.4 QT间期检测第60-62页
        5.2.5 QT间期的校正第62页
    5.3 评估QT间期算法的性能第62-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交网络和价格激励的D2D中继选择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改进的L1趋势滤波算法的光纤链路故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