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当前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听诊法 | 第10-11页 |
1.2.2 示波法 | 第11-12页 |
1.2.3 超声波测定法 | 第12页 |
1.2.4 脉搏波速测量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脉搏波测量血压的医学理论和小波变换理论基础 | 第15-26页 |
2.1 脉搏信号介绍 | 第15-17页 |
2.1.1 脉搏波的产生与传播 | 第15-16页 |
2.1.2 影响脉搏波传播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2.2 脉搏信号波形分析 | 第17-19页 |
2.2.1 典型脉搏波的波形特征 | 第17-18页 |
2.2.2 脉搏信号分类 | 第18-19页 |
2.3 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血压理论 | 第19页 |
2.4 朗伯比尔光学定律 | 第19-20页 |
2.5 小波变换 | 第20-25页 |
2.5.1 小波变换历史 | 第20-21页 |
2.5.2 小波变换理论 | 第21-24页 |
2.5.3 小波滤波常见方法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硬件系统的设计以及脉搏波信号的测量和特征提取 | 第26-40页 |
3.1 系统整体设计 | 第26-27页 |
3.2 系统主要硬件电路 | 第27-31页 |
3.2.1 信号采集模块 | 第28-30页 |
3.2.2 MCU控制模块连接电路 | 第30-31页 |
3.2.3 HC-05蓝牙模块 | 第31页 |
3.3 其他部分电路和硬件整体 | 第31-32页 |
3.4 软件系统框架 | 第32-33页 |
3.5 基线漂移滤除 | 第33-36页 |
3.6 脉搏波特征点提取 | 第36-38页 |
3.6.1 特征点检测的主要步骤 | 第37页 |
3.6.2 特征点提取结果 | 第37-38页 |
3.7 脉搏波形其他特征信息 | 第38-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血压计算算法研究 | 第40-51页 |
4.1 不同性别脉搏波的区别 | 第40页 |
4.2 逐步回归分析步骤 | 第40-42页 |
4.3 利用回归方程建立新型血压测量模型 | 第42-47页 |
4.3.1 实验人员、目的以及流程 | 第42-43页 |
4.3.2 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4.3.3 逐步回归方程建立血压预测模型 | 第44-47页 |
4.4 对比实验及结果 | 第47-50页 |
4.4.1 实验器材、流程 | 第47页 |
4.4.2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47-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总结 | 第51页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