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来源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一、纪录片与新疆题材纪录片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二、区域形象与新疆区域形象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山川风物、歌舞工艺与边疆建设:初步创作时期的新疆题材纪录片(1973-1990) | 第22-34页 |
第一节 风景这边独好:早期新疆题材纪录片的历史流变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铃声遥过碛,白练到安西:纪录片《丝绸之路》中的新疆区域形象 | 第24-34页 |
一、《丝绸之路》中新疆经济形象的呈现和传播 | 第25-30页 |
(一) 新疆水草丰美,绿洲农业畜牧业发达 | 第25-26页 |
(二)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经济中心,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 第26-27页 |
(三) 养蚕种桑历史悠久,纺织业发达 | 第27-28页 |
(四) 玉石资源丰富,独具特色的玉石贸易市场 | 第28-29页 |
(五) 规模宏大的南疆铁路的修建 | 第29-30页 |
二、《丝绸之路》中新疆文化形象的呈现和传播 | 第30-34页 |
(一) 新疆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古国遗址丰富 | 第30-32页 |
(二) 流传千年的佛国和石窟艺术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大众化、日常生活与普通人:步入正轨时期的新疆题材纪录片(1991-1999) | 第34-49页 |
第一节 20世纪末的民族想象:社会转型之下新疆题材纪录片的探索发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去风情化”:20世纪末新疆题材纪录片里的民族形象 | 第36-46页 |
一、在祖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少数民族形象 | 第37-41页 |
(一) 实现个体价值的形象 | 第37-40页 |
(二) 为民族荣誉而战的形象 | 第40-41页 |
二、热爱生活、昂然向上的劳动人民形象 | 第41-44页 |
三、朴素的人际交往中的普通人形象 | 第44-45页 |
四、纪录片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多元形象:20世纪末新疆题材纪录片中的政治、经济和其他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新世纪、新天地与新想象:稳定发展时期的新疆题材纪录片(2000-2004) | 第49-58页 |
第一节 天地大美:新疆题材纪录片在新世纪的稳步发展 | 第49-52页 |
第二节 新世纪初期新疆题材纪录片中的新疆区域形象 | 第52-58页 |
一、“汉族+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政治形象 | 第52页 |
二、因地制宜寻求多种生产方式: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经济形象 | 第52-53页 |
三、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历史人文形象 | 第53-58页 |
(一) 蕴藏在古文明遗址中的历史文化形象 | 第53-54页 |
(二) 关怀自然珍视生命的人文形象 | 第54-56页 |
(三) 友好坚韧、乐观简单的民族精神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现代化、责任意识与国际视野:“高产高质”时期的当代新疆题材纪录片(2005年至今) | 第58-80页 |
第一节 万方乐奏有于阗:当代新疆题材纪录片的发展概述 | 第58-63页 |
第二节 跃然影上:当代新疆题材纪录片中的新疆区域形象 | 第63-80页 |
一、区域自治以人为本:政论宣传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政治形象 | 第63-66页 |
(一)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创举 | 第63-64页 |
(二) 政府及各部门的政治行为和政策实施 | 第64-65页 |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形象 | 第65-66页 |
二、市场繁荣迈向现代化: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经济形象 | 第66-68页 |
(一) 全面繁荣的市场经济 | 第66-67页 |
(二) 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 第67-68页 |
三、百花齐放兼收并蓄: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文化形象 | 第68-75页 |
(一) 地域独享的饮食文化 | 第68-69页 |
(二) 传承千年的歌舞文化 | 第69-70页 |
(三) 异彩纷呈的节庆文化 | 第70-72页 |
(四) 独具匠心的手艺文化 | 第72-74页 |
(五) 推陈出新的丝路文化 | 第74-75页 |
四、责任意识突显:纪录片中新疆地区的社会形象 | 第75-78页 |
(一) 长期奋斗在反恐维稳的第一线 | 第75-76页 |
(二) 关注重视全社会的教育事业 | 第76-77页 |
(三) 强调维护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 第77-78页 |
五、开放包容拥抱世界:对外交流中的“国际新疆”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生存之镜:对新疆题材纪录片中新疆区域形象传播问题的再思考 | 第80-92页 |
第一节 变与不变:流动的新疆区域形象 | 第80-84页 |
一、“变化的新疆”:由落后到先进、从闭塞到开放 | 第80-82页 |
二、“不变的新疆”:一以贯之的典型“名片”和民族精神 | 第82-84页 |
第二节 纪录片中新疆区域形象的传播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84-88页 |
一、新疆题材纪录片对新疆区域形象传播的优势和机会 | 第85-86页 |
(一)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 第85页 |
(二) 长期积累的纪录片创作经验 | 第85页 |
(三) 政策扶持产业兴起,纪录片发展迎来“春天” | 第85-86页 |
二、新疆题材纪录片对新疆区域形象传播的不足 | 第86-88页 |
(一) 传播内容同质化严重,区域形象固化 | 第86-87页 |
(二) 题材不够丰富,对现实的关注度降低 | 第87页 |
(三) 传播渠道单一,有效传播的精品数量少 | 第87-88页 |
第三节 新疆题材纪录片对新疆区域形象传播的策略分析 | 第88-92页 |
一、拓宽题材选择,多元化传播内容 | 第89页 |
二、平民视角关注现实,扩大受众面 | 第89-90页 |
三、叙事创新化,增强作品传播力 | 第90页 |
四、充分拥抱互联网,实现多渠道传播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