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的刑法学分析--以重庆黄勇案为例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1.1 引语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1.3 我国职业打假人发展沿革简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案例评述 | 第14-17页 |
2.1 重庆黄勇案 | 第14-15页 |
2.2 湖南陈曙光案 | 第15-16页 |
2.3 北京臧家平案 | 第16页 |
2.4 由上述三案例所得出的启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关于职业打假人类型案件的法学初探 | 第17-29页 |
3.1 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演进的概述 | 第17-19页 |
3.2 与职业打假人相关的案例辨析 | 第19-22页 |
3.3 职业打假人的权利基础 | 第22-25页 |
3.4 职业打假人的消费者身份辨析 | 第25-28页 |
3.5 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被欺诈对象的辨析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黄勇案的刑法分析 | 第29-40页 |
4.1 维权索赔行为的法律基础 | 第29-30页 |
4.2 维权索赔行为是否造成对方精神强制 | 第30-31页 |
4.3 主观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 第31-33页 |
4.4 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辨析 | 第33-34页 |
4.5 不容忽视的前提:市场环境相对混乱 | 第34-36页 |
4.6 法益孰优孰劣的取舍 | 第36-38页 |
4.7 关于黄勇案作为职业打假人典型案例的结论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