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载荷下硬岩折断过程力学行为的时效性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2.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2.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2.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2.3.1 顶板断裂致生的冲击地压问题 | 第14-16页 |
2.3.2 岩石弯曲折断的力学行为研究发展现状 | 第16-23页 |
2.3.3 岩石时间效应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2.4 主要存在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5-27页 |
2.5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3 弯曲载荷下硬岩初始损伤条件的时效性分析 | 第30-56页 |
3.1 不同加载速率下硬岩声发射物理试验 | 第31-38页 |
3.1.1 试验系统与设备 | 第31-32页 |
3.1.2 试样制备 | 第32-33页 |
3.1.3 试验过程 | 第33-34页 |
3.1.4 初始损伤应力条件的时间效应 | 第34-38页 |
3.2 不同加载速率下硬岩声发射数值试验 | 第38-46页 |
3.2.1 建模和参数设定 | 第38-40页 |
3.2.2 数值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0-46页 |
3.3 初始损伤条件辨识 | 第46-52页 |
3.3.1 声发射信号波形特征 | 第46-48页 |
3.3.2 初始损伤点波谱辨识 | 第48-52页 |
3.4 初始损伤的时效性分析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弯曲载荷下硬岩力学参数的时效性研究 | 第56-70页 |
4.1 不同加载速率下抗折强度的时效性分析 | 第56-62页 |
4.1.1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4.1.2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57-58页 |
4.1.3 抗弯强度的时效性分析 | 第58-62页 |
4.2 不同加载速率下弹性模量的时效性分析 | 第62-64页 |
4.3 弯曲载荷下硬岩损伤时效性本构模型 | 第64-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弯曲载荷下硬岩破断失稳特征的时效性研究 | 第70-91页 |
5.1 不同加载速率下硬岩声发射峰值计数时效性 | 第70-76页 |
5.2 不同加载速率下硬岩声发射峰值能量时效性 | 第76-80页 |
5.3 不同加载速率下硬岩破坏细观机理研究 | 第80-85页 |
5.3.1 扫描电镜试验 | 第80-81页 |
5.3.2 硬岩断口特征分析 | 第81-85页 |
5.4 不同加载速率下硬岩细观裂纹分形特征 | 第85-89页 |
5.4.1 细观裂纹处理 | 第85-86页 |
5.4.2 裂隙分形计算 | 第86-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6 岩石弯曲破断时效性的应用分析 | 第91-116页 |
6.1 岩石力学规程应用对比分析 | 第91-94页 |
6.2 岩样弯曲破断声发射前兆信息分析 | 第94-96页 |
6.3 基于微震监测的顶板破断危险性预测分析 | 第96-109页 |
6.3.1 顶板破断周期分析 | 第97-100页 |
6.3.2 顶板损伤深度指数 | 第100-106页 |
6.3.3 顶板岩体破裂速率指数分析 | 第106-109页 |
6.4 开采速度对顶板弯曲破断的影响 | 第109-115页 |
6.4.1 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弯曲破断能量特征 | 第109-110页 |
6.4.2 煤矿开采进度与矿震关系分析 | 第110-11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7.2 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7.3 展望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2-13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