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8页 |
1.2.1 致密介质纳米孔隙 | 第15-18页 |
1.2.2 致密介质气体的吸附 | 第18-20页 |
1.2.3 致密介质纳米孔隙内水分子相变 | 第20-23页 |
1.2.4 致密介质纳米孔道内水输运 | 第23-28页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30-47页 |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简介 | 第30-32页 |
2.1.1 分子动力学概述 | 第30页 |
2.1.2 分子动力学优缺点 | 第30-32页 |
2.2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32-36页 |
2.2.1 分子动力学遵循的定律 | 第32页 |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流程 | 第32-33页 |
2.2.3 模拟的初始化 | 第33-34页 |
2.2.4 模拟的边界条件 | 第34页 |
2.2.5 运动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34-36页 |
2.3 分子动力学的力场 | 第36-42页 |
2.3.1 成键相互作用 | 第37-39页 |
2.3.2 非成键相互作用 | 第39-41页 |
2.3.3 氢键 | 第41页 |
2.3.4 水分子力场模型 | 第41-42页 |
2.4 系综 | 第42-45页 |
2.4.1 系综定义 | 第42页 |
2.4.2 微正则系综 | 第42-43页 |
2.4.3 正则系综 | 第43-44页 |
2.4.4 巨正则分布 | 第44页 |
2.4.5 等温等压系综 | 第44-45页 |
2.5 热力学量的计算 | 第45-47页 |
2.5.1 动能 | 第45页 |
2.5.2 温度 | 第45页 |
2.5.3 压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水环境下致密介质纳米孔隙内气体的吸附、解吸与赋存 | 第47-74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模拟方法 | 第47-48页 |
3.3 水溶液中固体界面上气体的吸附作用 | 第48-58页 |
3.3.1 气体在水-固体界面上的富集过程及相分离 | 第48-54页 |
3.3.2 水/固体界面上的气层 | 第54-58页 |
3.3.3 小结 | 第58页 |
3.4 电场诱导水环境下固体界面气体解吸 | 第58-68页 |
3.4.1 模型及关键参数 | 第58-59页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3.4.3 小结 | 第67-68页 |
3.5 水溶液中纳米孔隙内气体的赋存作用 | 第68-72页 |
3.5.1 模型及关键参数 | 第68-69页 |
3.5.2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9-72页 |
3.5.3 小结 | 第7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致密介质孔隙内水的相变和流动研究 | 第74-92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纳米孔隙界面电荷诱导水相变 | 第74-83页 |
4.2.1 模型及关键参数 | 第74-75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75-83页 |
4.2.3 小结 | 第83页 |
4.3 纳米孔道界面电荷诱导水的流动 | 第83-90页 |
4.3.1 模型及关键参数 | 第83-84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84-90页 |
4.3.3 小结 | 第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致密介质纳米孔道内水流动及操控 | 第92-112页 |
5.1 引言 | 第92页 |
5.2 纳米通道内水输运的电共振现象 | 第92-101页 |
5.2.1 模型及关键参数 | 第92-94页 |
5.2.2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0页 |
5.2.3 小结 | 第100-101页 |
5.3 纳米孔道内水分子的电操控研究 | 第101-110页 |
5.3.1 模型及关键参数 | 第101-103页 |
5.3.2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0页 |
5.3.3 小结 | 第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