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视域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基于金湖县的个案分析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页
    1.3 文献综述及简要述评第14-23页
        1.3.1 国外研究回顾第15-18页
        1.3.2 国内研究概述第18-22页
        1.3.3 简要评述第22-2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5-27页
        1.5.1 可能的创新第25页
        1.5.2 存在的不足第25-27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支撑理论第27-39页
    2.1 概念界定第27-32页
        2.1.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第27-29页
        2.1.2 新型职业农民第29-32页
    2.2 支撑理论第32-36页
        2.2.1 二元经济理论第32-34页
        2.2.2 人力资本理论第34-35页
        2.2.3 理论适切性与分析框架第35-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3章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宏观审视第39-45页
    3.1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逻辑起点第39-41页
        3.1.1 重塑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内在要求第39页
        3.1.2 改善农村留守问题的重要举措第39-40页
        3.1.3 确保粮食安全的必要途径第40页
        3.1.4 发展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第40-41页
    3.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遇与挑战第41-44页
        3.2.1 机遇第41-42页
        3.2.2 挑战第42-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证考察——基于金湖县的调研第45-65页
    4.1 金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选择性特征、数据来源及描述分析第45-55页
        4.1.1 金湖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选择性特征第45-46页
        4.1.2 数据来源第46-47页
        4.1.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7-55页
    4.2 金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及成效第55-60页
        4.2.1 金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践探索第55-58页
        4.2.2 金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的成效第58-60页
    4.3 金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约束条件第60-63页
        4.3.1 受众群体结构不合理、潜在培育对象难寻第60-61页
        4.3.2 教育培训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第61页
        4.3.3 农业经营持续增收乏力第61-62页
        4.3.4 关联制度创新不足第62页
        4.3.5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第62-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5章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与启示第65-75页
    5.1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第65-71页
        5.1.1 美国第65-67页
        5.1.2 德国第67-69页
        5.1.3 韩国第69-71页
    5.2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农民培育的启示第71-74页
        5.2.1 职业农民培育需符合国情第71-72页
        5.2.2 提高农民素质是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前提第72页
        5.2.3 优化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第72-73页
        5.2.4 加大对职业农民支持力度第73页
        5.2.5 健全规范农地管理制度第73页
        5.2.6 组织化是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保证第73-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75-83页
    6.1 研究结论第75页
    6.2 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第75-82页
        6.2.1 “内生外引”催生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涌现第76-77页
        6.2.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第77-78页
        6.2.3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支持体系第78-79页
        6.2.4 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生成制度环境第79-81页
        6.2.5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第81-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锡市新吴区城中村股份合作社退出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疆兵团S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