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艺文考》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第一章 史梦兰与《畿辅艺文考》 | 第23-45页 |
第一节 史梦兰的乡隐人生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对畿辅文献整理的贡献 | 第25-32页 |
一、编纂四大方志 | 第26-28页 |
二、参与光绪《畿辅通志》体例编纂 | 第28-29页 |
三、襄助《畿辅丛书》刊刻 | 第29-32页 |
第三节 《畿辅艺文考》版本考述 | 第32-45页 |
一、编纂体制 | 第32-33页 |
二、稿本 | 第33-39页 |
三、钞本 | 第39-40页 |
四、版本比较 | 第40-45页 |
第二章 《畿辅艺文考》书目著录 | 第45-66页 |
第一节 条目编纂 | 第45-48页 |
一、著录内容 | 第45-46页 |
二、著录方式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条目统计与分析 | 第48-57页 |
一、条目统计 | 第48-51页 |
二、作者多条目者统计 | 第51-55页 |
三、著录特点 | 第55-57页 |
第三节 小注分析 | 第57-60页 |
一、小注内容 | 第57-59页 |
二、小注来源考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书目分类 | 第60-66页 |
第三章 《畿辅艺文考》的辑录体解题研究 | 第66-83页 |
第一节 解题安排 | 第66-70页 |
一、解题内容 | 第66-68页 |
二、解题分布特点 | 第68-70页 |
第二节 辑录来源 | 第70-78页 |
一、辑录来源 | 第70-76页 |
二、辑录方式 | 第76-78页 |
第三节 按语分析 | 第78-83页 |
一、针对对象 | 第78-80页 |
二、按语功能 | 第80-83页 |
第四章 《畿辅艺文考》的价值 | 第83-99页 |
第一节 保存畿辅文献 | 第83-87页 |
一、与同一时期畿辅艺文目的对比 | 第83-85页 |
二、与后出畿辅艺文目的对比 | 第85-87页 |
第二节 反映畿辅学术发展特点 | 第87-96页 |
一、按朝代更替来看 | 第87-89页 |
二、从四部分类方面看 | 第89-91页 |
三、从作者空间分布来看 | 第91-96页 |
第三节 编纂体例的启示意义 | 第96-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下編:郭校本《畿輔藝文考》校正 | 第101-169页 |
凡例 | 第101-169页 |
附录 | 第169-267页 |
附录一:《畿辅艺文考》书目类例判定汇总表 | 第169-248页 |
附录二:作者籍贯统计表 | 第248-263页 |
附录三:版本图录 | 第263-267页 |
后记 | 第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