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2.3 整体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论文框架 | 第14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航班延误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1 航班延误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2.1 协同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21页 |
第3章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现状及公共危机风险分析 | 第21-33页 |
3.1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情况介绍 | 第21-23页 |
3.2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航班延误的现状 | 第23-29页 |
3.2.1 航班延误概况 | 第23-28页 |
3.2.2 航班延误典型案例分析 | 第28-29页 |
3.3 航班延误导致的公共危机风险分析 | 第29-33页 |
3.3.1 信任危机加剧 | 第29-30页 |
3.3.2 机场运行秩序受阻 | 第30-31页 |
3.3.3 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下降 | 第31页 |
3.3.4 群体性事件爆发 | 第31-33页 |
第4章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航班延误引起公共危机的原因分析 | 第33-48页 |
4.1 内部治理的单向度与外部治理的封闭性 | 第33-39页 |
4.1.1 内部单向度治理的短板 | 第33-34页 |
4.1.2 外部治理系统的封闭性 | 第34-39页 |
4.2 软硬件的滞后性与资源整合缺失 | 第39-43页 |
4.2.1 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滞后性 | 第39-40页 |
4.2.2 地面保障服务工作人员的不足 | 第40-42页 |
4.2.3 信息壁垒的存在 | 第42-43页 |
4.3 适飞环境不足与旅客非法干扰 | 第43-48页 |
4.3.1 净空环境恶化 | 第43-47页 |
4.3.2 旅客非法干扰行为 | 第47-48页 |
第5章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航班延误引起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策略 | 第48-66页 |
5.1 建立多元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 | 第48-58页 |
5.1.1 协调联动内部各子系统 | 第48-49页 |
5.1.2 推进外部治理系统的开放性 | 第49-58页 |
5.2 加快智慧机场建设,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治理体系 | 第58-63页 |
5.2.1 实现信息化机场 | 第58-60页 |
5.2.2 建立风险防控及协同治理保障组织 | 第60-62页 |
5.2.3 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 第62-63页 |
5.3 加强环境协同治理,推进航空知识普及 | 第63-66页 |
5.3.1 加大保护周边环境力度 | 第63页 |
5.3.2 普及航空知识 | 第63-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1 | 第71-72页 |
附录2 | 第72-73页 |
附录3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