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冬小麦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摘要第7-9页
1 前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基础第10-12页
        1.2.1 土壤有机质对反射光谱的响应基础第10-11页
        1.2.2 影响土壤有机质光谱监测的主要因素第11-12页
    1.3 高光谱监测土壤有机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第12-13页
        1.3.2 土壤有机质的高光谱监测模型研究进展第13-16页
    1.4 本研究内容及目标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目标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2页
    2.1 试验研究区概况第18页
    2.2 样本采集与数据获取第18-19页
        2.2.1 土样采集与处理第18-19页
        2.2.2 数据获取第19页
    2.3 数据分析方法第19-21页
        2.3.1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19页
        2.3.2 土壤有机质特征波段提取方法第19-20页
        2.3.3 土壤有机质建模方法第20-21页
    2.4 模型评价指标第21页
    2.5 数据分析与使用软件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34页
    3.1 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分析第22页
    3.2 土壤有机质光谱监测模型的最佳粒径选择第22-26页
        3.2.1 上壤粒径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影响第22-25页
        3.2.2 不同粒径土壤光谱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第25页
        3.2.3 基于不同粒径土壤光谱的土壤有机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第25-26页
    3.3 土壤有机质监测模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确定第26-28页
        3.3.1 不同变换光谱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第26-27页
        3.3.2 基于不同变换光谱的土壤有机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第27-28页
    3.4 基于不同建模方法的土壤有机质光谱监测模型第28-34页
        3.4.1 土壤有机质特征波段的提取第29-30页
        3.4.2 基于全谱波段和特征波段的土壤有机质监测模型第30-34页
4 结论与讨论第34-39页
    4.1 讨论第34-37页
        4.1.1 土壤粒径对土壤有机质监测模型的影响第34-35页
        4.1.2 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土壤有机质监测模型的影响第35-36页
        4.1.3 不同建模方法对土壤有机质监测模型的影响第36-37页
    4.2 结论第37-39页
5 问题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Abstract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农大8号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氮磷钾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