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1 第三方惩罚 | 第12-16页 |
1.1.1 第三方惩罚的定义 | 第12页 |
1.1.2 第三方惩罚的研究范式 | 第12-13页 |
1.1.3 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1.1.4 第三方惩罚的惩罚动机 | 第15-16页 |
1.2 群体分类与第三方惩罚 | 第16-22页 |
1.2.1 社会认同理论 | 第16-19页 |
1.2.2 相似-仁慈效应 | 第19-20页 |
1.2.3 害群之马效应 | 第20-22页 |
1.3 群际关系与第三方惩罚 | 第22-26页 |
1.3.1 群际关系—群际地位及其稳定性 | 第22-23页 |
1.3.2 社会认同理论在群际地位及其稳定性上的观点 | 第23-24页 |
1.3.3 群际地位及其稳定性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 第24-26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6-32页 |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6-30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30-32页 |
3 研究一 群体分类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群际地位的调节作用 | 第32-36页 |
3.1 被试 | 第32页 |
3.2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3.3 实验程序与材料 | 第32-33页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4.1 操作性检验结果 | 第33-34页 |
3.4.2 违规者群体分类和群际地位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讨论 | 第35-36页 |
4 研究二 群际地位及其稳定性的调节作用 | 第36-43页 |
4.1 被试 | 第36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4.3 实验程序与材料 | 第37-39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4.4.1 操作性检验结果 | 第39页 |
4.4.2 违规者群体分类、群际地位和群际地位稳定性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 第39-42页 |
4.5 讨论 | 第42-43页 |
5 研究三: 在各条件下关于第三方惩罚动机的探讨 | 第43-54页 |
5.1 被试 | 第43页 |
5.2 实验设计 | 第43页 |
5.3 实验程序与材料 | 第43-45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5.4.1 操作性检验结果 | 第45页 |
5.4.2 违规者群体分类、群际地位和群际地位稳定性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 第45-47页 |
5.4.3 四种条件下第三方惩罚的动机机制 | 第47-52页 |
5.5 讨论 | 第52-54页 |
6 总讨论 | 第54-58页 |
6.1 理论意义 | 第54-56页 |
6.2 实践意义 | 第56页 |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56-58页 |
7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73页 |
附录1 研究一材料 | 第66-68页 |
附录2 研究二材料 | 第68-71页 |
附录3 研究三材料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