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从“依图组合”到“案图造型”--从“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看中国建筑设计观念演变(1930s-1950s)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对象和意义第9-11页
    1.2 已有的研究评述第11-14页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4-16页
    绪论参考文献第16-17页
第二章: “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与“设计”第17-58页
    2.1 建筑“绘图”与“设计”第17-22页
        2.1.1 作为一种智力活动的建筑“设计”第17-19页
        2.1.2 “建筑”职业的确立第19-22页
    2.2 从建筑“绘图”看中国建筑“设计”的出现第22-35页
        2.2.1 传统中国建筑营造与图样第22-24页
        2.2.2 计画与制图第24-31页
        2.2.3 建筑图案第31-35页
    2.3 “布扎”体系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与“设计观念”在中国的演变第35-55页
        2.3.1 美国布扎体系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第36-41页
            2.3.1.1 古典建筑测绘图第38-39页
            2.3.1.2 继承与创新第39-41页
        2.3.2 1930s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第41-45页
        2.3.3 1950s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第45-55页
            2.3.3.1 “体量”或“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元素类型第49-51页
            2.3.3.2 对抽象原理的参考第51-55页
    第二章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三章: 《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与“案图效形”(1930s)第58-71页
    3.1 背景: “中国固有式”的形式要求第58-63页
        3.1.1 “布扎”体系的应对与困境第58-60页
        3.1.2 中国营造学社与“布扎”测绘第60-63页
    3.2 梁思成和刘致平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第63-67页
        3.2.1 设计参考图集作为一种“历史论述”第63-65页
        3.2.2 “中国古代结构法”第65-67页
    3.3 从“依图组合”到“案图效形”第67-70页
    第三章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四章: 《中国建筑图集》与“案图造型”(1950s)第71-98页
    4.1 背景: 社会主义“民族形式”的任务第71-77页
        4.1.1 设计院的回应与局限第71-74页
        4.1.2 中国建筑研究室与民居调研第74-77页
    4.2 中国建筑研究室的《中国建筑图集》第77-87页
        4.2.1 历史研究作为一种“设计参考”第77-79页
        4.2.2 “造型”的方法第79-84页
        4.2.3 构图原理——“形式感”的困惑第84-87页
    4.3 江南园林与浙江民居研究中的新观念第87-91页
        4.3.1 流通的空间第87-90页
        4.3.2 生活的室内第90-91页
    4.4 从“案图效形”到“案图造型”第91-96页
    第四章参考文献第96-98页
第五章: 结论:图与画——建筑形式控制原则的差异性第98-102页
    结论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人名翻译索引第102-104页
图版第104-156页
图片来源第156-161页
附录A: 蔡镇钰访谈第161-168页
附录B: 1930s-1950s建筑设计教材和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类资料统计第168-171页
作者简介第171页
教育经历第171页
论文发表第171页
参与课题第171页
获得荣誉第171-172页
后记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子交换法从铜冶炼烟气洗涤污酸中提取铼(Ⅶ)的研究
下一篇: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薄钢板剪力墙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