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框架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存在不足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保障性住房 | 第19页 |
2.1.2 公共租赁住房 | 第19-20页 |
2.1.3 公共政策效果及评估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公平分配理论 | 第22页 |
2.2.3 住房过滤理论及梯度消费理论 | 第22-24页 |
3 辽宁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及存在问题 | 第24-33页 |
3.1 探索启动阶段政策解析及存在问题 | 第24-26页 |
3.1.1 探索启动阶段政策解析(2003-2007年) | 第24-25页 |
3.1.2 探索启动阶段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3.2 发展调整阶段政策解析及存在问题 | 第26-29页 |
3.2.1 发展调整阶段政策解析(2008-2013年) | 第26-28页 |
3.2.2 发展调整阶段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3.3 保障完善阶段政策解析及存在问题 | 第29-33页 |
3.3.1 保障完善阶段政策解析(2014年至今) | 第29-31页 |
3.3.2 保障完善阶段存在问题 | 第31-33页 |
4 辽宁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效果及评价 | 第33-50页 |
4.1 辽宁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效果 | 第33-37页 |
4.1.1 公共租赁住房筹集建设环节 | 第33-35页 |
4.1.2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环节 | 第35-36页 |
4.1.3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定价环节 | 第36页 |
4.1.4 公共租赁住房退出监督环节 | 第36-37页 |
4.2 辽宁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实施效果总体评价 | 第37-50页 |
4.2.1 充足性评价 | 第37-44页 |
4.2.2 公平性评价 | 第44-45页 |
4.2.3 回应性评价 | 第45-50页 |
5 国内外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经验借鉴 | 第50-55页 |
5.1 国外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经验借鉴 | 第50-52页 |
5.1.1 新加坡 | 第50-51页 |
5.1.2 德国 | 第51-52页 |
5.2 国内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经验借鉴 | 第52-55页 |
5.2.1 香港 | 第52-53页 |
5.2.2 深圳 | 第53-55页 |
6 完善辽宁省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建议 | 第55-61页 |
6.1 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自身建设 | 第55-57页 |
6.1.1 完善公租房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政策发展的可持续性 | 第55-56页 |
6.1.2 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方式 | 第56页 |
6.1.3 建立合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56-57页 |
6.2 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相关配套制度 | 第57-58页 |
6.2.1 完善财政金融制度 | 第57-58页 |
6.2.2 建立住房普查统计制度和家庭资产核查制度 | 第58页 |
6.3 健全公共租赁住房专业管理模式 | 第58-59页 |
6.3.1 实行弹性租金或差异化租金 | 第58-59页 |
6.3.2 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基础设施建设 | 第59页 |
6.4 引导公众理性认知,转变固有住房观念 | 第59-61页 |
6.4.1 扩展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 | 第59-60页 |
6.4.2 弱化购房意识,转变住房观念 | 第60-61页 |
7 结语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