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贫困的界定和分类 | 第11-12页 |
1.2.2 公共服务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 | 第12-14页 |
1.2.3 不同公共服务结构减贫的作用机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1.5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2 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瞬时贫困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贫困 | 第19页 |
2.1.2 减贫政策 | 第19-20页 |
2.1.3 瞬时贫困和持续性贫困 | 第20-21页 |
2.2 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瞬时贫困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1页 |
2.2.2 福利经济学 | 第21-22页 |
2.2.3 发展经济学理论 | 第22页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4页 |
3 中国农村扶贫发展历程和贫困现状 | 第24-33页 |
3.1 中国农村扶贫发展历程回顾 | 第24-25页 |
3.2 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和减贫效应 | 第25-28页 |
3.2.1 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 | 第25-27页 |
3.2.2 中国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 | 第27页 |
3.2.3 中国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 | 第27-28页 |
3.3 中国农村家庭的瞬时贫困状况 | 第28-33页 |
3.3.1 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流动性 | 第28-31页 |
3.3.2 中国农村家庭的瞬时贫困成分分解 | 第31-33页 |
4 公共服务与中国农村瞬时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3-47页 |
4.1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33-37页 |
4.1.1 数据与变量说明 | 第33-35页 |
4.1.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5-37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4.2.1 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的影响 | 第37-40页 |
4.2.2 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家庭瞬时贫困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3 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家庭持续性贫困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4 公共服务对中国农村家庭瞬时贫困占总贫困比值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4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