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DS侧部故障检测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TFDS侧部故障图像检测方案设计 | 第14-28页 |
| 2.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4-15页 |
| 2.2 货车侧部图像故障形态 | 第15-18页 |
| 2.2.1 挡键丢失故障形态 | 第16页 |
| 2.2.2 锁紧板松动故障形态 | 第16-17页 |
| 2.2.3 承重鞍故障形态 | 第17-18页 |
| 2.3 货车侧部图像预处理 | 第18-22页 |
| 2.3.1 直方图均衡化 | 第18页 |
| 2.3.2 图像滤波 | 第18-20页 |
| 2.3.3 图像锐化 | 第20-21页 |
| 2.3.4 图像分割 | 第21-22页 |
| 2.4 侧部故障部件的定位 | 第22-23页 |
| 2.5 故障图像的表示与描述 | 第23-27页 |
| 2.5.1 故障图像的表示 | 第23-25页 |
| 2.5.2 故障图像的描述 | 第25-27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基于Hough变换的侧部故障定位 | 第28-41页 |
| 3.1 粗定位 | 第28-31页 |
| 3.2 细定位 | 第31-33页 |
| 3.2.1 挡键细定位 | 第32-33页 |
| 3.2.2 缩紧板细定位 | 第33页 |
| 3.2.3 承重鞍细定位 | 第33页 |
| 3.3 挡键的精确定位 | 第33-37页 |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0页 |
| 3.4.1 粗定位结果 | 第37-38页 |
| 3.4.2 细定位结果 | 第38-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基于码特征傅里叶描绘子法的挡键故障识别 | 第41-52页 |
| 4.1 码特征傅里叶描绘子法 | 第41页 |
| 4.2 算法设计 | 第41-42页 |
| 4.3 图像的边界追踪及提取 | 第42-43页 |
| 4.4 图像形状的码特征表示 | 第43-44页 |
| 4.5 傅里叶描绘、归一化及其相似性度量 | 第44-45页 |
|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51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TFDS侧部故障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2-58页 |
| 5.1 系统分析 | 第52-53页 |
| 5.1.1 可行性分析 | 第52页 |
| 5.1.2 需求分析 | 第52-53页 |
| 5.1.3 系统功能 | 第53页 |
| 5.2 总体设计 | 第53-54页 |
| 5.2.1 总体框架图 | 第53-54页 |
| 5.2.2 实验样本及开发环境 | 第54页 |
| 5.3 详细设计 | 第54-56页 |
| 5.3.1 算法库 | 第54-55页 |
| 5.3.2 挡键丢失故障处理 | 第55页 |
| 5.3.3 存储系统和快捷键系统 | 第55-56页 |
| 5.3.4 扩展接口 | 第56页 |
| 5.4 系统运行结果 | 第56-5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总结 | 第58-59页 |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