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本质与相关概念 | 第11-15页 |
(一) 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的本质——控方信息披露 | 第11-12页 |
(二) 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和制度 | 第12-15页 |
1.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 第12-13页 |
2.侦查阶段被告人阅卷权 | 第13-14页 |
3.侦查阶段控方的证据开示 | 第14-15页 |
二、侦查阶段控方信息披露的域外考察 | 第15-21页 |
(一) 英国侦查阶段控方单向开示制度 | 第15-16页 |
(二) 欧洲人权法院对控方信息披露的要求 | 第16-18页 |
(三) 德国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 | 第18-19页 |
(四) 台湾地区侦查羁押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 | 第19-20页 |
(五) 域外侦查阶段信息披露方式给我国的启示 | 第20-21页 |
三、我国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的现状与原因 | 第21-25页 |
(一) 我国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的现状 | 第21-23页 |
1.立法中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仍处于灰色地带 | 第21-22页 |
2.实务中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乱象丛生 | 第22页 |
3.侦查阶段关键节点律师无法阅卷隐忧不断 | 第22-23页 |
(二) 造成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立法与实践现状的原因 | 第23-25页 |
1.刑事诉讼理念的错位 | 第23-24页 |
2.陈旧侦查模式的限制 | 第24-25页 |
四、侦查阶段赋予辩护律师阅卷权的必要性与风险 | 第25-30页 |
(一) 侦查阶段赋予辩护律师阅卷权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1.利于发现案件真实 | 第25页 |
2.利于实现有效辩护 | 第25-26页 |
3.利于保障人权 | 第26-27页 |
4.利于实现诉讼效率 | 第27页 |
5.利于诉讼模式的进化 | 第27-28页 |
(二) 侦查阶段赋予辩护律师阅卷权的风险 | 第28-30页 |
1.侦查信息泄露导致侦查受阻 | 第28-29页 |
2.威胁公共利益与第三人安全 | 第29页 |
3.引发翻供串供等虚假诉讼行为 | 第29-30页 |
4.辩护律师本身执业权利人身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 第30页 |
五、赋予辩护律师侦查阶段有限阅卷权的可行性与设想 | 第30-36页 |
(一) 赋予辩护律师侦查阶段有限阅卷权的可行性 | 第31-32页 |
1.法治理念的渗透及诉讼理念的转变 | 第31页 |
2.律师侦查阶段辩护人身份的确立为阅卷提供了制度基础 | 第31-32页 |
(二) 侦查阶段赋予辩护律师有限阅卷权的设想 | 第32-36页 |
1.以“平等武装原则”为基础赋予辩护方侦查阶段阅卷权 | 第32页 |
2.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对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进行限制 | 第32-33页 |
3.分散阅卷与集中阅卷相结合 | 第33-34页 |
4.阅卷中排除不利于侦查的案卷 | 第34-35页 |
5.建立科学的侦查阶段阅卷程序和管理制度 | 第35-36页 |
6.侦查阶段辩护律师阅卷权的内部与外部救济 | 第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