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没食子酸、绿原酸及香草酸与某些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1 酶第13-14页
        1.1.1 溶菌酶第13-14页
        1.1.2 多酚氧化酶第14页
    1.2 蛋白质-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蛋白质-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5-20页
        1.3.1 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常见的实验法第15-16页
        1.3.2 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法第16-20页
            1.3.2.1 分子对接技术法第16-17页
            1.3.2.2 分子动力学模拟法第17-20页
    1.4 荧光法分析蛋白质-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原理第20-24页
        1.4.1 荧光猝灭机理第20-21页
        1.4.2 结合位点和结合常数第21-23页
        1.4.3 作用力类型第23页
        1.4.4 蛋白质构象变化第23页
        1.4.5 能量转移机制第23-24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4-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2 光谱法结合分子动力学研究没食子酸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第26-42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8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2.2.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2.2.2.1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27页
            2.2.2.2 同步荧光光谱的测定及荧光相图的绘制第27页
            2.2.2.3 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7-28页
            2.2.2.4 MM-PBSA结合自由能的计算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41页
        2.3.1 光谱实验分析GA与LYS相互作用机制第28-35页
            2.3.1.1 紫外及荧光光谱分析第28-29页
            2.3.1.2 荧光猝灭机理分析第29-30页
            2.3.1.3 结合机制分析第30-31页
            2.3.1.4 热力学参数的求取第31-32页
            2.3.1.5 非辐射能量转移参数的测定第32-33页
            2.3.1.6 结合反应对LYS构象变化的影响第33-35页
        2.3.2 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分析GA与LYS相互作用机制第35-41页
            2.3.2.1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和柔性第35-36页
            2.3.2.2 模拟后体系的结合模型研究第36-39页
            2.3.2.3 基于结合自由能计算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光谱法结合分子动力学研究绿原酸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第42-56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实验部分第42-43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2-43页
        3.2.2 实验方法第43页
            3.2.2.1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43页
            3.2.2.2 同步荧光光谱的测定及荧光相图的绘制第43页
            3.2.2.3 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3页
            3.2.2.4 MM-PBSA结合自由能的计算第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4页
        3.3.1 光谱实验分析CGA与LYS相互作用机制第43-49页
            3.3.1.1 紫外及荧光光谱分析第43-44页
            3.3.1.2 荧光猝灭机理分析第44-45页
            3.3.1.3 结合机制分析第45-46页
            3.3.1.4 热力学参数的求取第46-47页
            3.3.1.5 非辐射能量转移参数的测定第47-48页
            3.3.1.6 结合反应对LYS构象变化的影响第48-49页
        3.3.2 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分析CGA与LYS相互作用机制第49-54页
            3.3.2.1 模拟体系的稳定性和柔性第49-50页
            3.3.2.2 模拟后体系的结合模型研究第50-53页
            3.3.2.3 基于结合自由能计算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4 香草酸与多酚氧化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新型指纹谱构建第56-64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实验部分第56-57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4.2.2 实验方法第57页
            4.2.2.1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57页
            4.2.2.2 三维指纹谱的构建第57页
            4.2.2.3 分子模拟第5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7-63页
        4.3.1 光谱法分析VA-PPO相互作用机制第57-60页
            4.3.1.1 紫外及荧光光谱分析第57-58页
            4.3.1.2 VA与PPO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分析第58-59页
            4.3.1.3 VA与PPO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及作用力类型第59页
            4.3.1.4 非辐射能量转移参数的测定第59-60页
        4.3.2 VA-PPO多维指纹图谱的构建第60-61页
        4.3.3 分子模拟法分析VA-PPO相互作用机制第61-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个人简介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茶鲜果破壳—清选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海藻酸钠/果胶复配体系理化性质对其结肠药物载体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