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浮游植物的概述 | 第12-14页 |
1.1.1 浮游植物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浮游植物大类群及主要特征 | 第12-13页 |
1.1.3 浮游植物在水环境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1.2 影响浮游植物的生态因子 | 第14-17页 |
1.2.1 理化因子 | 第14-15页 |
1.2.2 生物因子 | 第15-16页 |
1.2.3 其他因子 | 第16-17页 |
1.3 抚仙湖浮游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19-21页 |
2.1.1 自然地理概述 | 第19页 |
2.1.2 气候及水文特征 | 第19-20页 |
2.1.3 水质条件及营养程度 | 第20页 |
2.1.4 水生生物的组成 | 第20-21页 |
2.1.5 社会经济状况及环境问题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2.1 采样点的布设和采样频次 | 第21-22页 |
2.2.2 浮游植物的鉴定 | 第22-23页 |
2.2.3 水环境因子分析 | 第23页 |
2.2.4 资料收集 | 第23页 |
2.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抚仙湖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化及群落演替 | 第25-33页 |
3.1 抚仙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 第25-29页 |
3.2 抚仙湖浮游植物主要物种的变化及趋势 | 第29-30页 |
3.3 抚仙湖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及趋势 | 第30-31页 |
3.4 讨论 | 第31-32页 |
3.4.1 旅游污水的大量排放为浮游植物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31页 |
3.4.2 星云湖为抚仙湖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 第31-32页 |
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子 | 第33-40页 |
4.1 抚仙湖水体理化因子时空格局 | 第33-34页 |
4.2 浮游植物分析 | 第34-36页 |
4.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时间变化 | 第34-35页 |
4.2.2 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时间变化 | 第35-36页 |
4.3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36-38页 |
4.3.1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6-37页 |
4.3.2 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变量的RDA分析 | 第37-38页 |
4.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夏季抚仙湖浮游植物的垂向分布格局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40-51页 |
5.1 夏季抚仙湖水体理化指标的垂直分布格局及显著性差异 | 第40-42页 |
5.2 浮游植物分析 | 第42-45页 |
5.2.1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及优势种的组成 | 第42-43页 |
5.2.2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及优势种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3-45页 |
5.3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 第45-47页 |
5.3.1 水平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 第45-46页 |
5.3.2 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 第46-47页 |
5.4 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变量的RDA分析 | 第47-49页 |
5.5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